您的位置 : 首页 > 小说库 > 其它 > 父母一定要为孩子做的50件事

更新时间:2023-05-13 17:17:12

父母一定要为孩子做的50件事 已完结

父母一定要为孩子做的50件事

来源:七悦文学 作者:张振鹏 分类:其它

晓亮是个淘气的孩子。有一天,还没有到晚上放学的时间,他就哭着回到了家,是学校里的一位叔叔把晓亮送回来的。于是,晓亮的妈妈就问学校里的这位叔叔:“您能告诉我这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吗?” 叔叔说:“放学前小朋友们排队,可是晓亮根本就不好好站队,总是这边走走那边跑跑的,结果不知怎么,就和他的一个同学发生了冲突,他们开始争执,最后便扭打在了一起。于是,晓亮的班主任批评了他几句,结果,他就哭了起来,还跟班主任老师吵着说:‘这不是我的错!我根本就没有打他!’”展开

张振鹏给孩子一生的好品格

   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

    ——(法国)罗曼·罗兰

  对孩子来说,品格的塑造远远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因为品格是孩子一生成功的基础。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曾说:“对一个人的评价,不可视其财富出身,更不可视其学问的高下,而是要看他的真实的品格。”孩子的品格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所以,父母一定要在孩子小的时候,积极培养他的好品格。

  其实,真正影响孩子一生的是品格教育。很多成功的人都具有良好的品格,如孝道、诚信、谦虚、感恩、宽容、有责任心等,这些品格是文化知识所不能替代的。

  一个人的成功不只表现在会不会读书,学到了多少知识,更表现在有没有良好的品格。孩子的品格不是一天就能养成的,而是靠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所以,父母要通过一个个行为的不断强化,一次次不断地潜移默化地渗透。

给孩子“演一出孝敬戏”

『教育名言』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中国)孟子 『经典事例』

  事例一:

  据报载,某市一位85岁高龄的老太太被儿子、儿媳关进一个小黑屋已半年多了,吃喝拉撒都在小黑屋里,过着简直不是人过的生活!老太太的儿媳这样说:“我自己下岗了,孩子他爸还得天天去打零工挣钱,孩子们也不愿意管,人家都嫌弃老人脏啊!”

  同是该市一位81岁的老大爷,视力不好,身体多病,住在儿子家7平方米的小房里,还被儿子断掉了水电。老人只能自己去远处担水以维持日常生活。老人除了每月只有政府发放的200多元低保金外,再无其他收入。老人的儿子说:“我并没有虐待和打骂父亲,低保部门分给他28平方米的房子他不住,非要和我们挤在这40平方米的房子里。他有低保金,又不交水电费,所以我才断了他的水电。”

  可想而知,连自己的父母都不懂得孝敬的人,他们的儿女也会延续他们的道路,他们的晚年一定不会过得幸福。

  事例二:

  陈磊原是哈尔滨三中的学生,后以630分的“托福”成绩被美国著名的米德尔伯里学院录取,现在纽约华尔街全美排名第一的投资银行 ——高盛银行工作。

  幼年的陈磊很惹人喜欢,但父母从不娇惯她,而是培养她对家人、对他人、对生活的美好感情。每逢家人吃水果,她都是把大的给爷爷奶奶、妈妈爸爸尝。每逢节假日家人聚餐时,她都等爷爷奶奶长辈人入座后,她才上桌。遇到好吃的东西,她也学着大人的样子,多往爷爷奶奶的碗里夹。

  陈磊的妈妈说:“那时,每逢节假日,我们常带着她去看姥爷、姥姥。在她能走路的时候,我们就尽量让她自己走。实在累了,我们才背她走一段,边走边问她:等爸爸妈妈年龄大了走不动时,你能背我们吗?每次她都痛快地说:能!有时,看我们背她走得吃力,她便主动要求下来自己走。

  一次去江边玩,由于天热,一动全身出汗,她无论如何也不让我们背她走。自己走得满脸通红,路上行人见了,觉得这个小孩挺懂事,那时她还不到3岁。”

『教育感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这个字一直得到很高的重视,如“孝于亲,所当执”、“首孝悌,次谨信”……这充分说明了“孝”在传统文化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

  当年,朱自清看到自己父亲的背影时再也抑制不住眼眶中的泪水,潸然泪下;**心中不停地叨念着母亲的深恩,后悔自己没能在堂前侍奉;老舍一句“悔啊!”也说出了内心里对父母的一片愧疚之情……这都是对父母孝心的表现。   作为五帝之一的舜,是传说中的远古帝王。相传他的父亲及继母、异母弟,多次想害死他:舜的父母和弟弟趁舜修补谷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而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他们又在舜掘井时,往下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传到了当时的帝王尧的耳朵里,他听说舜非常孝顺,又有处理政事的才干,就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接班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中国人自古讲求孝道,孔子言:“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意思是,父母的身体健康,作为儿女的应该时刻挂念在心。但是,根据一些数据显示,现实的情况却不容我们乐观。在北京的某中学,有专家做了一份抽样调查。调查显示:有近50%的学生竟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更谈不上对父母的生日祝福。

  有很多孩子不懂得孝敬父母、孝敬长辈,在有些家庭里,甚至出现了“倒孝”现象,有人对此开玩笑说:“孝子,孝子,孝敬儿子。”这不得不令人感到遗憾和心酸。很多孩子不会不记得自己的生日,在生日的那天大都会受到父母的祝福和礼物。但是,父母的生日孩子却很少记得。

  作为父母,要教会孩子孝顺长辈,因为孝心,对于人来说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前进的动力。一个不会尽孝的人同样不会尽忠。中国有句俗话,“忠孝不能两全”,但是,请试着一下,一个连至亲的父母都不懂得孝顺的人,能对别人有真情吗?进入社会以后,能为了集体的利益而忘我工作吗?他能为祖国的繁荣、为实现中华民族的辉煌尽力尽心吗?答案显而易见,一个连父母都不孝顺的人不可能是一个勇于付出的人,也会有理解和宽容别人的宽广心胸。

  可见,是否懂得孝顺父母,不仅表示了一个人是否具备了做人的基本标准,也决定了一个人是否能拥有幸福的生活。因为,孝心是一切美德的基础,没有孝,其他的美德空中楼阁一样,只是一句空谈。古语说,“百善孝为先”,就是说明了这个道理。一个人如果连对父母最基本的孝道都做不到的话,那么,他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意义已经不大了。

  “孝,其为人之本也”,只有懂得孝顺父母、感恩父母的人,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人。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充满真情的世界,已经足够伟大。所以,我们要教孩子学会感恩,让孩子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孝顺父母,用一颗真诚的心去与父母交流。如果能教会孩子这些,他们的生命就会因为学会了回报而变得更加美丽起来!

『教子导引』

  孝顺父母并不是一句空谈,也不是漂亮的大话,优秀的孩子应该从平常的事情做起,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那么,怎么培养孩子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呢?

   1.父母要以身作则

  培养孩子的孝心,父母自己首先一定要有一颗孝心。身教重于言教,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对年轻的夫妻,将老母亲装在袋子里,准备丢到河里。他们3岁的儿子看到了,就问他们在做什么。得到回答之后,儿子说:“爸爸妈妈,你们丢完奶奶之后,不要把袋子也丢了啊。”这对夫妻很奇怪,就问为什么。孩子奶声奶气地说:“以后我用他也好丢你们啊!”夫妻听后吓出了一身汗,立刻将老母亲从袋子里扶了出来,从此好好地伺奉。

  故事中蕴涵的道理不言自明。现在很多年轻父母,当着自己孩子的面,对自己的父母不孝不敬。父母要知道,这所有的一切都会被烙印在孩子的心中,很可能,在将来的某一天,孩子就会同样对待自己。

  所以,父母在把自己最好的东西给下一代的同时,不要忘记对上一辈老人的孝敬。父母对长辈的孝心如何,将直接影响孩子。真孝心,假孝心是骗不了孩子的。我们要对自己的孝心做一番反省,在自己身上求真,孝心的种子就会撒播到孩子的心中。

  乌鸦反哺,羔羊跪乳,牲畜尚知道孝于父母,为什么在自视为“万物之灵长”的我们中间,会有很多人做不到呢?每个人都有老的那一天,老人的今天就是自己的明天。对老人都不孝不敬,怎能期望孩子对自己孝敬呢?

   2.让孩子为父母洗一次脚

  母亲节前夕,北京市某中学的班主任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项作业:回家给妈妈、爸爸洗一次脚。班主任的话音还没落地,班里的同学顿时炸开了锅,大家交头接耳不能完全了解老师的用意,甚至还有的同学做呕吐状。许多同学是硬着头皮完成这项作业的,各个人的感受也各不相同……  一位同学说:“我烧了些热水,倒入洗脚盆内,我鼓起勇气把手慢慢伸入水中,为爸爸洗脚。爸爸的脚趾上有很多老茧,那是辛劳的岁月留下的痕迹,是这些坚硬的老茧换来了我和弟弟的学费,换来了全家的一切开支……我的思绪越走越远。许久,我竟忘了是在给爸爸洗脚,眼泪已湿润了我的眼眶。抬头看看爸爸,平日里不苟言笑的他眼睛里竟然也闪着泪光,我想这是由于爸爸高兴的缘故吧,我想以后坚持为爸爸妈妈洗脚,这是我对他们爱的体现。”

  还有一名同学感慨地说:“父母为我们做了很多事,从小到大我们有什么不是父母精心安排和准备的呢,而我们这次只不过是为父母洗了一次脚而已,想一下我们从小到大,衣、食、住、行哪一样不是父母为我们做的呢?我们只是做了这么一件小事他们就如此开心,爸爸妈妈的要求真的很低,我一定要做个孝顺的好女儿。”

  其实,当孩子为父母洗脚的时候,可能会更加深刻地体会父母的辛劳。所以,父母不要觉得难为情,让孩子洗脚是成全了孩子的孝心,也是他应该做的。在洗脚的过程中,亲子间都能感到心中有一股暖流在涌动。

   3.从小培养孩子的孝心

  要让孩子从小知道,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没有孝心的孩子不是一个好孩子。要让孩子学会为父母分忧解难,懂礼貌,平时让孩子分担一些适当的家务劳动,让他担负起一定的责任。比如,知道父母和长辈喜欢吃的食物,父母做饭主动帮助,每天就餐前后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像整理收拾房间、洗衣服。洗刷餐具。用餐时遇到自己喜欢的食品不独占,要礼让长辈。

  做到让孩子明理,给孩子多讲一些古今孝敬的故事,也可以给孩子剖析一些反面的“教材”,让孩子通过形象去理解。

   4.教给孩子“孝”的细节

  培养孩子的孝心,父母还要注意教给孩子孝心细节。比如,教给孩子每天早起向长辈问好,上学、放学主动打招呼,如:“爸爸、妈妈我上学去了。”“爷爷、奶奶我放学了,你们辛苦了。”晚睡前主动向长辈问好。父母下班回来主动问候“您幸苦了”,并送上一杯水。让孩子知道自己和长辈的年龄和生日,长辈生日时要主动问候,力所能及地为长辈准备礼物,如为长辈做菜,自制礼物、购买小礼品等。能主动照顾生病的长辈,为病人端水,喂药,做简单的饭,会安慰病人。每天能主动地和父母交谈,有事和父母商量,不对父母发小脾气……  父母不要忽视这些细节,因为这对孩子孝心的培养会有一个良好的督促作用。

   5.让孩子懂得回报父母之恩

  俗话说得好,“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让孩子知道母亲十月怀胎的辛苦,懂得父母的养育之恩。

  一位年轻女士曾这样意味深长地说:“一直想给爸妈最好的回报,而且这么多年我也一直在努力地做着。我从来不会对父母有半点儿保留。我就是在为他们付出十倍、百倍,也难抵上他们对自己养育之恩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父母都是极其普通的人,也都是极其善良的人。他们尽管都很平凡,但在女儿心里,他们永远都是伟大的。他们和他们那一代的很多人一样,年轻时为了工作、为了孩子奔波;年纪再大一些,儿女离家了,他们的父母身体也开始不好了,又需要他们照顾了;等到儿女工作,老人离开后,他们却都已是鬓发斑白、疾病缠身了,每每想到这里,总是忍不住心酸得落泪……”

  要让孩子懂得报恩,这样孩子变得越来越有“人情味”,就会有孝心。

   6.让孩子懂得“大孝”

  我国自魏晋以来,就提倡“以孝治天下”。清兵入关,从上到下所有官员,有三本必读的书,其中之一就是《孝经》。

  《孝经》中告诉人们:不仅仅是孝敬父母,还要扩大到“大孝”。“大孝”就是要孝于天下,爱天下所有的人才为“大孝”。也就是说,孝敬父母长辈,这是“小孝”。长大成家,就有了双方的父母,要能用同等的心去孝敬双方的长辈,这算是“中孝”。普天下的人都会老,孩子也要做父母,父慈子孝,所以,要能用平等的心孝敬天下的父母,视天下父母如同自己父母,正所谓“事诸父,如事父”,这才是“大孝”。

  让孩子懂得“大孝”,孩子的人生之路就会越走越宽广。在未来的工作中,也会视领导为父母,做了领导后视员工为子女,就会更好地工作。

『教子箴言』

孝心,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以让家庭和睦,幸福温馨。有关调查表明,三代同堂的家庭,如果中间一代人孝敬长辈,那孩子一代就会懂得孝敬父母、祖辈。这样,家庭中不仅长幼有序,而且互相关心,互相宽容,就会有一种其乐融融的气氛,对每一个人的身心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所以,父母一定要教孩子懂得孝顺父母长辈,这样才能获得幸福的生活。

必须让孩子信守承诺

『教育名言』

诚信为人之本!诚信比金钱更具有吸引力,比美貌更具有可靠性,比荣誉更有时效性! ——(中国)鲁迅 『经典事例』

  十多年前,有位中国的小伙子去了法国,那时,他刚刚高中毕业。到法国后,他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留学生活。当然,留学的生活比较艰苦。

  这位小伙子有一个优点,他很注意观察生活,并能从中学到很多东西。为了生活,他不得不经常乘车去不同的地方打工赚钱。慢慢地,小伙子发现当地的车站不设检票口,当然也就没有检票员,车站几乎都是开放式的。细心的小伙子还发现,车票随机性的抽查也几乎没有。

  从那以后,他学会了乘车逃票,即使偶尔被查到他也不会太在意。有时候,他还心安理得地安慰自己一下:一个穷学生,哪有那么多钱?能省点就省点吧!

  4年过去了,他也大学毕业。随后,他开始踌躇满志地推销自己,频频出入巴黎的一些跨国公司的大门。对于未来,他充满了自信,因为他一直认为优秀的学业成绩和名牌大学的金字招牌足以让自己谋得一份好差事。

  然而,令他始料未及的是,这些跨国大企业都是先对他热情有加,但奇怪的是,数日之后,却都婉言拒绝他的加入,这些都让小伙子百思不得其解。

  无奈,最后他写了一封电子邮件,措辞恳切,然后发给了其中一家著名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希望能够告知不予录用自己的理由。第二天上午,他就收到了那位总监的邮件回复:

  “尊敬的×先生,对于你的才华,我们表示十分欣赏,但我们不得不遗憾地告诉你,在调查了你的个人信用纪录后,我们发现你有4次乘车逃票而受到处罚的纪录。我们认为这件事至少能够说明以下两点问题:第一、你不尊重规则,不仅如此,在发现规则中的漏洞之后你还恶意使用;第二、你不值得信任,而我们公司的许多工作正是在诚信的基础上进行的。鉴于以上两点原因,敝公司不敢冒昧地录用你,请你原谅。在此,我们也真诚地告诉你,在这个国家甚至是整个欧盟地区,你可能都不会找到雇佣你的公司了,因为没有企业敢冒这个险。诗人但丁曾说:‘道德常常能弥补智能的缺陷,然而,智能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空白。’”

  直到那时,小伙子才如梦初醒、恍然大悟,后悔莫及!但丁的名言也使他大受震动,以至于他连看数遍,最后彻底醒悟。

  后来他启程回国,与朋友合办公司。他把但丁的这句话作为座右铭,时时警戒自己,他非常努力、勤奋,也特别讲诚信,讲道德。今天,他已成为具有相当知名度的青年企业家。

『教育感悟』

诚信是一个人最起码的品德,只有一个诚信的人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才能取得别人的信任。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具有诚信的品质。

时任微软全球副总裁的李开复讲过一个故事,他在微软的时候,收到过一位应聘者的求职信。这位应聘者技术经验和管理水平都相当出色,但该应聘者主动向李开复表示,如果录用了他,他就把原来公司的一项发明带过来。

李开复说:“不论这个人的能力和工作水平怎样,微软都不能录用他。因为他缺乏诚信这个最基本的处世准则和最起码的职业道德。”这个故事揭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诚信是人最基本的道德,失去了诚信的人就失去了人们的信任,也就失去了发展的机会。

  在美国,中国学生以勤奋和优秀而著称,曾经一度成为美国各名校最欢迎的留学生群体。然而最近,却有一些学校和教授声称,他们再也不愿意招收中国的留学生了。理由非常简单 ——中国留学生不诚信。因为某些中国留学生拿着读学位的奖学金到了美国后,不是全心读书,而是一边找工作一边读书,一旦找到工作机会,他们就会马上申请离开学校,将自己曾经承诺要完成的学位和研究抛在一边。

  这种言行不一的做法已经使得美国相当一部分教授对中国学生的诚信产生了怀疑。不可否认,有这种行为的中国留学生当然是少数,然而就是这样的“少数”,已经让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的名誉受到了极大的损害。

  还有,目前美国有很多教授不理会大多数中国留学生的推荐信,因为他们知道这些推荐信根本就出自学生自己之手或者是不求实际的吹捧,根本没有任何参考价值。这也是诚信受到损害以后的必然结果。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诚实守信”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也是当今社会做人的最基本的准则。为人处世,做事立业,最讲一个“诚”字,最重一个“信”字。离开了诚信,人就会言而无信,就无法得到别人的信赖和尊重的。

  孔子早就认为:“信”是一个人立身之本。因此一个人如果没有了诚信,那他就失去了做人的基本条件。诚信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源源不断的财富。诚信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诚信是一种寄托,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作为父母,要着重培养孩子诚信的品质,孩子的诚信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教育。要想培养孩子的诚信品质,需要父母给孩子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还需要对孩子进行行为指导和责任意识教育,让孩子能够形成辨别是非的基本能力和牢固树立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负责的信念。只有教导孩子做一个诚信的人,才能让孩子拥有德行的根基,才能为孩子发展其他的能力提高有利的条件。

『教子导引』

  每个人都想成为一个高尚的人,想有所作为,那么,首先就需要拥有做人的美德 ——诚信,要对诚信有坚定的信念!因为,作为第一“核心价值”,诚信是时代对我们最基本的要求。那么,父母具体应该怎样做才能培养出孩子自觉、正面而持久的诚信品质呢?

  1.对孩子要言而有信

  要培养孩子的诚信品质,我们作父母的要率先垂范,要对孩子言而有信才行。以诚信培养诚信,其道理是不言自明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人无信不立”,对孩子也一样。做父母的要为孩子树立榜样:言行一致,诚实做人。所以,在平时生活中,父母一定要对孩子“说话算数”,也就是父母承诺给孩子的事情必须把它办好,要把“说话算数”当成内心深处强烈的责任感。有位父亲经常警告孩子,如果把眼睛弄近视了,就把他的眼睛抠下来。有人问这位父亲:“如果孩子的眼睛真的近视了,你真会把他的眼睛抠下来吗?”显然,这位父亲对孩子说的话本身就是气话,是不现实的,当然,用这种方式来吓唬孩子也非常不可取。

  另外,父母一定不要给孩子签“空头支票”。如果答应了孩子周末带他去动物园,就一定要去。如果临时有事,也要先考虑事情是否重要,如果不重要,就要说到做到,还是应该带孩子去;如果事情确实比较重要,一定要向孩子说明情况,并争取尽快带孩子去。而且,注意应该尽量避免这种推迟或失约的事情发生,这样才能取信于孩子。

  有时候,父母为了诱导孩子做某件事,总是轻易地许诺孩子某些条件,但是事后却没有兑现。这时,孩子就受到这种不守信行为的暗示,就会跟着模仿。那么,孩子的诚信品质就很难培养了。

  2.教孩子学会诚实

  英国一句谚语这样说道:如果想幸福一天,最好上理发店;如果想幸福一星期,就去结婚;如果想幸福一个月,可买匹新马;如果想幸福一年,即盖栋新房子;如果想幸福一辈子,必须当诚实的人。

  诚实是一条自然法则,就像万有引力定律不可违背一样,诚实的定律也不可违背,违背就会受到惩罚。诚实是信用的基础,信出于诚,不诚则无信。无论何时何地,诚实的人总会受到大家欢迎。欺骗只能获得一时的利益,却要背负一世的负累,最终被欺骗的还是自己。

  诚实对于孩子非常重要,是培养孩子诚信品质的基础。父母一定要注意在平时的小事中注意让孩子学会诚实。

司马光小时候非常淘气,还会说谎。6岁的一天,他和姐姐一起在父亲的书房砸核桃吃,核桃仁很涩。姐姐说:“把核桃仁外面的薄皮去掉就不涩了。”可司马光怎么也剥不掉,但姐姐有事出去了。这时,有个佣人过来倒开水,就教司马光把核桃仁放到茶杯里,倒上开水泡一会儿再剥。果然,很容易就把皮剥掉了。

过了一会儿,姐姐又回来了,看到白白的核桃仁,就问司马光:“这是谁剥的?”司马光得意地说:“当然是我剥的啊!”父亲听见司马光在撒谎,就很生气,把司马光叫了出去,严厉地对他说:“这明明不是你剥的,为什么要撒谎?这么小就不诚实,以后还会有人相信你吗?”因为说谎,司马光被父亲批评了一通。从那以后,他决心改过,做一个诚实的人。

  所以,一定要让孩子走诚实的道路。要从小就让孩子学会诚实,不对别人撒谎。因为谎言就像炸弹一样,会随时爆炸,炸碎自己的信誉,甚至炸出误解和怨恨。

  3.要让孩子信守诺言

   实现诺言,是一种信义,而信义是做人的根本。古人有“一诺值千金”的说法,这是非常正确的。要让孩子信守诺言,即使遇到某种困难也不要不食言;自己说出来的话,要竭尽全力去完成,身体力行是最好的诺言。

   瑞士思想家阿米尔说:“信用就像一面镜子,只要有了裂缝就不能像原来那样连成一片。”所以一定让孩子学会守信用。关于守信,古书上的一个故事很能说明问题:

   有一天,一只猕猴拜托它的好朋友狮子替它照顾一下它的几个孩子,狮子答应了。狮子一直把小猕猴照看得很好,但是一只**却趁狮子不注意时俯冲下来把一只小猕猴叼走了。按说狮子完全可以不管它,但狮子并没那么做,而是放下了“众兽之王”的尊严请求**放了小猕猴,在实在没办法的情况下,它在自己肋间割下了一块肉,最终换回了小猕猴。

   狮子对它的朋友猕猴实践了诺言,守住了自己的信用。相信从此之后别的动物不会因为它求过**而瞧不起它,反而因为救了小猕猴而更加尊敬它,狮子与猕猴的友谊也会因此变得更加深厚。

  所以,为人父母者要时刻提醒和督促孩子,让他明白必须说到做到。唯有如此,孩子才不会出尔反尔、不负责任,这才是他茁壮成长的保证。

  另外,父母也应该教会孩子不要轻易向别人许诺,也不要不考虑自己的能力就夸下海口,正如儒家经典《弟子规》中所言:“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因为许诺可能只在一瞬间,但践约却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一旦许诺,就要言而有信。美国开国之父华盛顿说:“自己不能胜任的事情,切莫轻易答应别人,一旦答应了别人,就必须实践自己的诺言。”只有让孩子明白了这些,孩子在与他人交往时,就会有章可循。

  4.及时肯定孩子的诚信言行

父母应该尊重孩子,及时肯定孩子的诚信言行。当孩子做错了事后敢于承认时,当孩子按照父母的诚信要求做事时,父母都应该及时给予孩子肯定和赞扬,让孩子感到父母因为他的诚信而欣慰。

  宋嘉树经常教育自己的孩子从小要养成诚实善良的品德,这样对人对己都有好处。二女儿宋庆龄把父亲的教导牢牢地记在了心里,从小就非常诚实、善良、守信。

  一个星期天,宋嘉树一家吃完早饭,准备到一位老朋友家做客。

  小庆龄最喜欢到这位叔叔家去了,因为叔叔家养的鸽子长得漂亮极了!叔叔还说准备送给她一只。其他的孩子都急急忙忙跑到自己的房间里,把自己最漂亮的衣服找出来穿上,准备和爸爸一起去叔叔家,只有小庆龄仍然坐在钢琴面前不停地弹琴。

  父亲见小庆龄坐在那里不动,就问:“庆龄,怎么落后了呢,你难道不想去叔叔家看鸽子了吗?”

  小庆龄说:“今天上午小珍要来咱们家,我跟她约好了。我要教给她叠花篮。”小珍和小庆龄的年龄差不多,两人特别要好的朋友。

  父亲说:“没关系,明天你可以到小珍家里教她啊!”

  小庆龄为难地说:“不行,我们已经约好了,不见不散。如果我走了,她会失望的。”

  姐姐说:“小珍不会怪你的,明天见到小珍,解释一下不就行了?”

可是庆龄仍然站在那儿不动:“爸爸说过,做人要信守诺言。如果我忘了,明天见到她,可以道歉;可是现在我想起来了,我就得在家里等她,不然就不守信用。”

  宋嘉树听了女儿的话,心里很高兴,于是就对其他的孩子说:“庆龄做得很对,你们都应该向她学习,做个讲信用的孩子。”   父亲到了朋友家,把这件事跟他的朋友讲了,那位叔叔还让父亲给小庆龄带回两只鸽子,算是对她的奖励。

  父母回家后,却见小庆龄一个人在家里。“庆龄,你的朋友小珍呢?”父亲宋嘉树问道。   “小珍没有来,可能她临时有什么事吧。”小庆龄平静地回答。   妈妈心疼地问:“小珍没有来啊?那我们的庆龄不是很寂寞吗?”   宋庆龄却回答:“不,妈妈,虽然小珍没有来,但是我仍然很高兴,因为我信守了诺言。”    可见,宋嘉树对宋庆龄的诚信教育是非常成功的。宋庆龄从小就养成的诚信品格一直伴随她一生。

  所以,父母应该向宋庆龄的父亲学习,要教育孩子承诺给别人的事一定要兑现。如果因为特殊情况没有做到,就应该教育孩子诚恳地向对方表示歉意,并说明原因。

  教会孩子不应该因为别人不诚信而丧失自己的诚信原则。如果以不诚信来报复别人的不诚信,终究还是不诚信的人。让孩子记住,诚信是你个人的事,与别人无关,只要求自己做到,不强求别人做到。当孩子做到了诚信,父母也一定要及时肯定鼓励孩子。

『教子箴言』

  “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诚信是立身之本,也是生存之道。生活需要诚信,集体需要诚信,国家、社会更需要诚信!所以,父母一定要教孩子诚信做人,教孩子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播诚信的种子于心田中,直至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教孩子做一个谦虚有礼的人

『教育名言』

  成功的第一个条件是真正的虚心,对自己的一切敝帚自珍的成见,只要看出同真理冲突,都愿意放弃。                         ——(英国)赫伯特·斯宾塞 『经典事例』

   牛顿被誉为近代科学的开创者,他在科学上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三大成就 ——光的分析、万有引力定律和微积分学,对现代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凡是对人类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伟大人物,都有谦虚的美德,正所谓“宽阔的河流平静,学识渊博的人谦虚。”牛顿在科学上获得过很多伟大的成就,但他从不沾沾自喜,也不急于出版著作,以扬名于世。

   “万有引力定律”可谓耗费了牛顿的大量心血,但是一向谦虚的他同样没有急于发表。牛顿依然是孜孜不倦地又埋头于数字计算之中,研究了数年。这期间,他从未对任何人讲过一句关于“万有引力”的话。

   后来,牛顿的朋友大天文学家哈雷在做一项研究时遇到了困难,于是专程登门请教牛顿。这时,牛顿才把自己关于计算“万有引力”的文稿交给哈雷看。哈雷看后心里钦羡不已, 因为他所要请教的难题牛顿早已解决了。

   1684年11月的一天,哈雷和牛顿正在交流有关天文学的学术问题。那个时候,牛顿已经完成了关于论证“万有引力”的论文。谈到兴致之处,牛顿拿出论文,请哈雷提意见。哈雷看完这一巨著后,惊讶不已,他欣喜说:“这真是伟大的论证、伟大的著作!”

  当时,哈雷一再奉劝牛顿尽快出版这部造福于人类的伟大著作。可是,谦虚的牛顿并没有听朋友善意的劝告而轻易出版自己的著作。紧接着,牛顿又对论文进行了长时间的反复验证和计算,在确认无误后,才于1687年7月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问世。

  牛顿是个十分谦虚的人,从不自高自大。曾经有人问牛顿:“你获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牛顿回答说:“假如我有一点微小成就的话,没有其他秘诀,唯有勤奋而已。”他又说:“假如我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牛顿这种谦虚谨慎、一丝不苟的学风赢得了很多人的敬重,也奠定了他开辟出科学新天地的基础。

『教育感悟』

  清代儒学家陈宏谋在《养心遗规》卷下中说:“人誉我谦,又增一美;自夸自败,又增一毁。”意思是说,别人称赞你,能够表示谦虚,等于增加了一种美德;如果自我吹嘘,就会归于失败,还会受到人家的诋毁。

  我们要让孩子明白,容易被别人接受的秘诀就是谦卑。谦卑是一种美德,任何人都不喜欢骄傲自大的人。保持谦卑之心的人可以永远把自己置于学习的地位,并有助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好好的和他人相处。

  有一天,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和弟子们聚在一起聊天。一位学生,趾高气扬地面向所有的同学炫耀他家的富有,因为他家在雅典附近拥有一望无边的肥沃土地。   正当这位学生口若悬河地向同学们大肆吹嘘的时候,一直在其身旁不动声色的苏格拉底拿出了一张世界地图,然后让这位同学给他指出亚细亚的位置。学生指着地图洋洋得意地回答说,这一大片都是。

  苏格拉底说很好,然后又让他指出希腊的位置。这次,这位学生感觉比较困难了,他好不容易在地图上将希腊找出来。他自己感觉希腊和亚细亚相比真太小了。这时,苏格拉底又让他指出雅典的位置。这下可难坏了这位学生,过了老半天,他才指着地图上的一个小点给苏格拉底看,还说雅典简直太小了,根本就不值得一提。

  最后,苏格拉底微笑着又让这位学生在地图上指出他家那片一望无边的肥沃土地的位置。这下,学生急得满头大汗,最后,当然还是找不到。因为他家那块一望无边的肥沃土地在地图上连个影子也没有。然后,他很尴尬又很觉悟地连连对苏格拉底说对不起,因为他找不到。

  其实,任何人所拥有的一切,与广袤的大地相比,与浩瀚无际的宇宙相比,都不如沧海一粟,实在是微不足道。人其实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就像一句谚语中说的那样:“光滑的瓷器来自泥土,一旦破碎就归于泥土。” 让孩子知道,从历史的长河来看,不管拥有什么、拥有多少、拥有多久,都只不过是拥有极其渺小的瞬间,所以一个人根本没有理由骄傲自满,孩子当然也更没有理由骄傲了。

  谦虚是人类的一种优良品质,无数成功的案例已经证明,只有谦虚的人才能做出伟大的成就。要让孩子记住:谦虚使人受益一生。所以,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让孩子永远都应保持一颗谦卑的心。

『教子导引』

  《尚书·大禹谟》中说:“满招损,谦受益。”意思是说,自满的人会招来损害,谦虚的人会受到益处。告诉人们骄傲自满有害,谦虚谨慎有益的道理。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自满是智慧的尽头,而谦虚却是智慧的源头。因为骄傲自满,智慧就不会再发展了;而谦虚谨慎就能使自己的智慧源源不断。那么,父母怎样才能让孩子学会谦虚呢?

   1.让孩子学会诚恳地接受批评

  作为父母,要告诉孩子,能成大事的人往往是能够诚恳地接受批评的人,他们能够正确面对别人的批评,并把它当做改过提高的绝佳的机会。

  贝罗尼是法国著名画家。有一次他到瑞士度假,除了必要的休闲之外,他每天仍然背着画架到各地去写生。

  一天,贝罗尼正在日内瓦湖边用心画画时,身边突然旁边多了3位英国女游客。这3位女游客一边看他的画,一边对画指手画脚。贝罗尼显然听到了她们的批评,但他没有做声,继续画。可是,她们的批评声竟然大了起来,一个说这儿不好,一个说那儿不对,这时,贝罗尼都微笑着一一修改了过来。最后,贝罗尼跟她们说了声“谢谢!”

  第二天,贝罗尼又到另一个地方去写生,非常巧的是,他又遇到了那3位女游客,她们问贝罗尼:“先生,我们听说大画家贝罗尼也在这儿度假,所以特地来拜访他。请问您知道他现在什么地方吗?”贝罗尼朝她们微微弯腰,回答说:“不好意思,我就是贝罗尼。”3位英国女游客大吃一惊,想起了昨天的不礼貌行为,脸都一个个红了。

   可见,才识、学问越高的人,在态度上反面表现的越是谦卑,因为他总是希望自己能精益求精,再进一步。也正是出于这种原因,这些人一般都乐于接受别人的批评建议。

   所以,作父母的一定要教育孩子向这些成功人士学习,因为批评往往是直指一个人的缺点,这些缺点正是下一步要提高改进的地方。要让孩子明白,别人提出批评或意见是为自己考虑,只有诚恳地接受这些批评意见,才能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要让孩子知道,正确地面对批评和意见正是谦虚的表现。那些骄傲自满的人一般都不能很好地处理他人的批评。

  2.让孩子懂得勤学好问

  勤学好问对培养孩子的谦虚之心非常重要,勤学好问是教育孩子探求知识的方法和路径,也是虚心的重要表现。

  从古至今,饱学知识的学者都是勤学好问的典范。诗人白居易写完诗后,总要虚心地念给邻居的老奶奶听;孙中山小时候遇到不懂的难题时总会大胆向老师提问,向同学询问……勤奋好学,善于提问,才能把不会的知识消化掉,才能避免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不懂装懂,才不至于害了自己,才能学有所成。

  张明今年8岁,上小学三年级,本来学习成绩特别好,上一次月考还得了全班第三名。也就是这个第三名,张明的妈妈给他奖励了一个他特别喜欢的滑板车。这下,让张明可是开心极了。于是,张明在课堂上老是想着他的滑板车,结果课程没怎么听进去,作业也有不会做的了。本来想问问老师和同学呢,后来一想,自己也是前三名呢,怎么好意思呢?还是自己解决吧!可是,就有一个结他解不开,这不,期中考试的成绩一下退了一大截。

  如果孩子这样的心态不能及时调整的话,就是不“勤学好问”,心潜不下来的话,长大了也容易做一样的傻事。

   可见,勤学好问对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事业来说是多么的重要,父母应该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培养他勤学好问的好习惯。告诉孩子,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如果有任何不明白的问题就应该及时问,否则在未来就会有遗患。一旦孩子具备这种习惯,就会认真对待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这种态度决定他会有谦虚之心,对他未来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教育孩子不要说大话

  说大话就是自夸,自夸就是自满自大的表现。教育孩子一定不要讲大话,不要盲目吹嘘自己,也不要盲目自大。《犹太法典》告诫人们说:“即便是一个贤人,如果是他们过分炫耀自己的知识的话,那么他就是一个无知无耻的人。”

  犹太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一般会说这样的话:聪明的孩子时不会说大话的,也不会吹嘘自己,因为聪明的孩子明白,这样的做法是不谦虚的表现。

  说大话是危险的,不说大话,是一个有涵养的人对自己的基本要求。所以,一定要让孩子记住:当一个人说大话的时候,就失去了应有的谦虚及改过向上的念头。说大话的人会受到别人的鄙视,甚至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4.让孩子正确区别对待自信和骄傲

   自信和骄傲二者确实有一定的相似性,比如都是乐观,但自信是积极乐观,而骄傲却是盲目乐观。但是,自信与骄傲又有着严格的区别: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不是孤芳自赏,不是得意忘形,更毫无根据的自以为是和盲目乐观,而是激励自己奋发进取的一种心理素质,是以高昂的斗志迎接生活挑战的一种乐观情绪;骄傲恰恰相反,是盲目乐观,会让人自以为是,不思进取。所以,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注意分辨二者的区别。

  当孩子在学习上取得进步时,告诫孩子一定不要骄傲,成绩只是过去,不代表将来,要让孩子一如既往的努力学习,以取得更好的成绩。可以有意识地给孩子讲一些成功人士的谦虚故事,告诉孩子大凡能够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成功的人都不是自恃高傲的人,即使是取得了巨大成绩之后仍能保持谦虚之心,继续奋斗。

『教子箴言』

  教育孩子做一个谦虚的人是爱孩子的体现。这是因为,谦虚也是一种人生的智慧,是一个人建功立业的前提和基础。人只有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才能在学习、工作以及事业上不断进取,才能增长知识,提高水平。

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教育名言』

  只要心存感激,就是受恩再多也不算亏欠。

                           ——(英国)弥尔顿 『经典事例』

一天,修道院的大门被叫开,看门人惊喜地看到,旁边果园的一个果农给他送来一大串晶莹剔透的葡萄。

果农对他说:“亲爱的兄弟,感谢你在我每次来修道院时对我的关照,我送给你这串葡萄,来表达我的谢意。”看门人对于果农如此情意浓厚的礼物表示感谢,果农满意地离开了修道院。

  看门人把葡萄洗干净,得意地望着它们。忽然,他想起修道院里的一个病人得了重病,身体正在遭受着折磨,而且什么也不想吃。“他多么需要营养啊!”看门人心想,于是,他决定把这好吃的葡萄送给他,让他开开胃。

  看门人把葡萄送到虚弱的病人床前,病人睁开双眼惊喜地看着这串晶莹剔透的葡萄。看门人对他说:“先生,有人送给我这串葡萄,但是我知道你什么都不想吃,我觉得它一定能带给你食欲。”看门人拿来一个大盘子,把葡萄放在上面,让病人享用。然后,他又回去继续工作了。

  病人正被病痛折磨着,看到看门人送来的这串葡萄,感觉病一下子好了许多。他从心里感激看门人,他明白这串葡萄里凝结着一片爱心。病人拿起葡萄,又想起应该把它送给对自己倾注了大量心血,整日整夜地为他操劳的护士,以慰藉自己的灵魂。

  病人喊护士,护士迅速跑了过来,她以为病人出了什么问题。病人对护士说:“小姐,看门人惦记着我的病,送给我这串葡萄,让我品尝。由于我这段时间什么都没吃,我吃了它可能伤胃,我想还是让你吃,你对我一直很不错。”护士坚持不收,她知道病人可以吃下这串葡萄,它看起来太鲜美了。可是,越坚持,病人越是拒绝,护士只好道谢收下。

  护士边走边想,这串葡萄应该送给兢兢业业为大家服务的厨师。于是,护士来到厨房,找到了厨师,对他说:“你的心像这串美丽的葡萄一样高尚,你的工作真的很辛苦,为我们提供可口的饭菜,这串葡萄送给你吧。”厨师谢绝了护士的好意,最后把葡萄送给了为大家操劳的修道院院长。

   就这样,这串葡萄在整个修道院里传来传去,最后重新回到了看门人手中。看门人惊奇地看着葡萄原封不动又回到了自己手中,一时间竟有些不知所措。他决定,不能再让葡萄兜圈子了,他不再迟疑,开始吃起葡萄来,他觉得这是他吃过的最甜美的葡萄。

『教育感悟』

  传递着的哪里只是一串葡萄,其实就是人们朴实真诚的感恩之心。修道院的人们懂得感恩,他们的心灵一定是安宁的,是感恩让他们收获了更为宝贵的人与人之间的良性互动,是感恩让他们拥有了幸福的生活。

  如果每个人都有一颗善心,都懂得投桃报李,如此循环,那么这个世界便是个温情无限的世界。而我们平时的每一次不经意的善举,都会给这个社会和我们自己带来巨大的回报。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知恩图报,不仅是人的良知,也是我们待人处世的基本原则。知恩图报不是空口说白话,也绝不是虚情假意的小恩小惠,更不是为了贪图利益,而是发自内心的,真心回报他人,尽己所能帮助他人,这才是知恩图报的本质。只有人人做到知恩图报,社会才会更加美好,文明才有可能进步。与此同时,我们也能体会到:给予将比接受更快乐!

  感恩是生活中最大的智慧。我们要时常拥有感恩之情,时刻有报恩之心。这也是我们应该教给孩子的,因为心存报恩之心,就会把成就归功于大家,失误归过于自己;就会在他人有困难的时候,甘愿不计利益提供帮助;就会对别人对环境就会少一分挑剔,而多一分欣赏。

  面对一些不利条件,也会在感恩之心中得到转换。一个不懂得感恩的孩子,是不会感激和怀想那些有恩于他却不言回报的人;也不会意识到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我们才有了今天的幸福和喜悦;更不会以给予别人更多的帮助和鼓励为最大的快乐,不会对落难或者绝处求生的人们爱心融融地伸出援助之手。

  缺乏感恩之心,他的心中就没有爱,在他的心中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亲人,也就分享不到别人的快乐,也分担不了别人的痛苦。缺乏感恩之心的人,注定是孤独的,当然也不会有成功的事业。

  但是,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意识和追求一种人生成就的精神境界。不懂得感恩,就失去了爱父母的感情基础,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又怎么可能爱事业、爱社会?

  德国古典哲学家费尔巴哈说:“同情心,感激心,爱心,使你成为一个人。”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刻不容缓,一定要尽早让孩子懂得知恩、感恩、报恩。

  有感恩之心人是善良的人,是知恩图报的人,是负有责任心的人。“乌鸦反哺,羔羊跪乳”。感恩的心是中华文化的传统之心,也是现代人应有之心。所以,让我们的孩子学会知恩、感恩、报恩吧!孩子将会一生受益无穷!

『教子导引』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个人品德的表现。当然,感恩也是一种形式,是健康社会人人都应该具备的一种行为,也希望孩子能有这种感恩的行为。懂得感恩的人会有一颗感恩的心,当然这个人也一定是个幸福的人,要让我们的孩子做这样一个幸福的人,让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那么应该怎样让孩子学会感恩呢?

   1.从小事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应该注意从日常小事抓起。要让孩子明白感恩并不是指长大了给父母买大房子,买好车,让父母出国旅游等等,而是在不经意的小事中处处体现孩子的感恩心。

  比如,孩子在家时,应该承担必要的家务劳动,哪怕是吃完饭收拾一下碗筷,给父母倒杯水等;父母下班后,孩子要主动问候,接过父母手里的东西;当父母劳累时,孩子应主动关照父母休息;当父母外出时,孩子要提醒父母是否遗忘东西,注意天气变化;当孩子在外上学时,要记得常往家里打电话,汇报一下学习情况……  正是在这样的细节中,孩子懂得了感恩,也知道了感恩可以从小事做起。

  提醒父母两点:一是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能力、学习情况,对孩子的劳动进行合理地分配、具体指导、耐心训练和热情鼓励,因为这不但有助于孩子养成做家务的好习惯,更有助于孩子不断增强尊重、感恩父母的观念;二是在这样的生活细节中,如果父母能带头做表率,对孩子感恩心的培养将事半功倍。

   2.让孩子体会到父母为家庭的付出

  让孩子学会感恩,应该让孩子体会到父母为家庭所做的辛苦付出。其实,现在很多孩子既不知道父母做的工作是什么,也不知道父母的收入是多少,只知道向父母要钱。

  在孩子心里,他们认为父母理所当然应该让他吃好、穿好、用好;而许多父母也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身体健康就行,所以任劳任怨。

  有一位14岁的初二女生,她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3年前,父亲下岗,一家人只靠母亲几百元的工资生活。为了生计,父亲去年开了一家小吃店,每天起早贪黑经营。一个月下来,能净赚1000多元,但是除了日常开支,家里也就剩不了几个钱。但前一段时间,她在商场看上了一款2000多元的数码相机,就缠着父亲买。母亲知道后,劝道:“你爸辛苦一个月才挣1000块钱,那款数码相机就是你爸两个月的血汗钱啊,还是不买了吧!”从小任性的她并没有听母亲的劝告,也没有体会到父亲的辛苦,反而又哭又闹。父亲无奈,走进了商场……  从中可以看出,孩子根本就不知道父母的辛苦。所以应该有意识地告诉孩子一些情况,如父母的工作情况、收入情况等。在跟孩子说的时候,要说得具体、有针对性,让孩子真正感受到父母对家庭的辛苦付出,感受到钱来之不易。

  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珍惜幸福的生活,也让孩子明白幸福生活需要全家人共同努力。当孩子明白了这些后,就会从心底对父母产生一种感激和敬重之情,进而懂得感恩。但父母一定要注意,在跟孩子交流的过程中,不要一再重复唠叨。

   3.让孩子感恩身边人

感恩并不仅要让孩子懂得珍惜父母之恩,还要让孩子懂得并珍惜他人之恩、自然之恩、社会之恩、祖国之恩……

   要让孩子从能感动亲人、老师、同学的小事做起,把谢意送给他人,并逐步学会把这份真情、感动传送给社会上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例如:在学校,主动帮助学习不太好的同学复习功课,当有同学不小心掉在地上东西时,要及时捡起并交还给同学;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贡献自己的一份爱心,一片真情;有好心情要与大家一起分享,彼此共同培养感恩之心。

  学会感恩身边的人,感恩之心可以帮助孩子度过痛苦,化解灾难。让我们的害常怀感恩别人的心,孩子也会逐渐原谅那些曾和他有过结怨甚至触及他心灵痛处的那些人。要让孩子永远懂得,懂得感恩别人会让孩子永远生活在一个感恩的世界。

   4.教孩子学会感谢生活

  除了感谢父母和身边的人之外,还应该让孩子学会感谢生活,感谢生活中的一切。一位学习《弟子规》的小朋友在吃饭前总是念一句:“感谢食物给我营养……”可见,他已经学会了感谢生活。

  相传古代日本的阿伊努人,每当谷子成熟的季节,家中的老人都要把刚收来的新鲜谷子(小米)捣碎后做成饼子,并向饼子祷告:“啊,谷神啊,我们向你礼拜……你滋养着我们,我们要礼拜你,感谢你。”祷告完之后,才拿起饼子吃。其实,这就是在感谢生活,感谢大自然的赐予。

  告诉孩子,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与苦痛,但只要对生活心怀感激,感谢生活带给自己的一切,生活就会赐给你温暖灿烂的阳光;如果只是一味地向生活索取,最终会一事无成。

   5.学会感恩,更要报恩

  学会感恩,能让孩子体会到充满灿烂阳光的人间真情,这阳光般的真情,时时刻刻温暖着孩子的心田,也是孩子朝着既定目标前进的取之不竭的动力源泉。但是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是不够的,要让孩子感恩,更要让孩子报恩,要让孩子变得越来越有人情味。

  一个男孩生活贫困,但为了攒学费,他不得不推销商品。但男孩的工作进行得很不顺利。傍晚时,他累得筋疲力尽,饥饿难耐。最后,他敲开一扇门,希望主人能给他一杯水。

  给他开门的是一位年轻女子,在说明情况后,年轻女子微笑着递给了他一杯浓浓的热牛奶。从此,男孩对人生重新鼓起了勇气。许多年后,他成了一位著名的外科大夫。

  一天,他的医院接收了一位病情严重的妇女,他顺利地为妇女做完手术,救了她的生命。无意中,他知道了妇女正是多年前给他那杯热牛奶的女子。当那位妇女正为昂贵的手术费发愁时,她在手术费单据上看到了几个字:手术费:一杯牛奶。

  很多人都在赞美这个男孩知恩更能报恩的品质,但他是靠什么报恩呢?靠得是高超的医术,而这高超的医术来自哪里?来自当年那杯浓浓的热牛奶带个他的信心。

  学会感恩,孩子一定会扬起自信的风帆,在自信心的驱动下,孩子也一定会实现成长与成才的目标!学会报恩,虽然受到感激的是他人,但报恩的人却因此而变得更加富有、崇高。

『教子箴言』

  人在社会中不是孤立的,而是需要各种帮助的。每个人的一生,必定受到过无数人的帮助,也帮助过不少人。知恩图报,只有“知恩”,才懂“回报”。只有让孩子懂得感恩,更懂得报恩,孩子才会健康成长,他的人生之路才会越走越宽敞,才会在人生路上遇到更多贵人的帮助与提携。这是真实不虚的真理。

让孩子与人分享自己的东西

『教育名言』

  人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所以你永远有东西与人分享,永远可以使人快乐。                            ——(美国)巴士卡里雅 『经典事例』

  事例一:

  有一个人非常想知道天堂和地狱的区别,他请求上帝为他解释清楚。但是上帝却一句话也没说,而是亲自带着他去参观天堂和地狱。

  上帝带着这个人先参观天堂,参观完之后,那个人由衷地感慨说:“天堂的生活是多么的美好啊!”上帝问他:“你能告诉我他们的生活好在哪里吗?”那个人还是一脸兴奋地说:“他们生活很安逸,而且还有那么多可口的食物吃!”上帝听后默默不语,于是将他带到了地狱。

  那个人怎么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他所看到地狱和天堂几乎一模一样:一样的陈设、一样的美味食物、一样的长柄勺子……他真的想不明白:为什么天堂里的人们过得是那样的自在,而地狱里所有的人都是如此的悲惨,他们甚至因为无法将勺子里的食物送到自己的嘴里而活活饿死!

  上帝对那个迷惑的人说:“在天堂,之所以人们能快乐地活着,是因为人们都是将勺子里的美食送到别人的嘴里;而在地狱,所有的人都企图将可口的食物送到自己的嘴里,但是由于勺柄太长而不能做到,所以最后都只能看着美食而活活饿死。这就是天堂和地狱的区别!”

  事例二:

  有这样一个看似笑话的故事:有一位牧师,他酷爱打高尔夫球,一玩儿起来就玩个没完。一个星期日的早晨,晴空万里,这是打高尔夫球的好时机。但是,根据教规,这一天牧师应该去教堂做礼拜。他想了很久,最后还是决定去打高尔夫球。于是,他就对朋友说:“我生病了,不能去做礼拜,请你去代替我做吧!”

  天使看见后很生气,就对上帝说:“您看见这个人的卑鄙言行没有?您应该好好地惩罚一下他。”上帝答应了。

  谁知,那牧师一进高尔夫球场就连连赢球,杆杆进洞,最后竟然获得了胜利。天使见了,觉得很奇怪,就问上帝:“您不是要惩罚他吗?请问您的惩罚在哪儿?”上帝说:“你仔细想一想,他的快乐能够跟谁去说呢?这就是对他的惩罚。”

『教育感悟』

  在上帝眼里,牧师的快乐独享,就是对他的惩罚。这也正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只有能让自己的快乐给别人分享,这才是真正的快乐!也就是懂得分享快乐,才能体验到真正的快乐。一定不要吝啬快乐的分享,“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有个吝啬的财主,从来不肯分给人一点东西。有一天,他听说某座山上有着快乐的泉水,他十分欣喜,就带着一个用水晶做的瓶子去舀这种泉水。可是,这个财主走到半路就迷了路,于是他就去问一位老大爷。老大爷知道他是吝啬的财主,就不愿意回答。可是财主再三要求,纠缠得他不耐烦。老大爷终于给他指点了路,并说:“你一定要记住,打回水之后,一定要给乡亲们分享泉水。”财主答应了。

  按照老大爷的指点,他果然找到了快乐的泉水。在回家的路上,他也记得老大爷的话,但回到村子后,他却不想把水分给乡亲们喝。然后他径自回家了,他认为自己找到了快乐泉水,高兴得不得了。回到家后,财主迫不及待地倒出他的快乐泉水,可是从他的瓶子里面倒出来的不是水,而是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只顾自己快乐的人是永远也得不到快乐的!”

故事很简单,财主只想着他自己快乐,而不愿意和别人分享,当然他就不会得到快乐了。但是,它却道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只顾自己快乐的人,永远得不到快乐。所以,父母一定要让孩子学会分享,因为一旦学会了分享,别人的生活会因你的分享而更加精彩;学会了分享,自己的生活也会变得更加美满充实。

孩子可以分享生活和学习中的快乐,分享成功与失败的体验,分享自己情绪的感受,分享自己内心的想法……有分享,孩子就能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大家共有的成果,在分享的过程中可以以群体智慧来探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这样无形间又培养了孩子的相互协作的精神,能够促进大家共同的学习和进步。所以说,学会分享是孩子一生的财富。

   分享的范围很广,不仅包括对物质和金钱等有形的东西的分享,还应包括对思想、情绪情感等精神产品的分享,甚至还有对义务和责任的分担。

   一个贫困地区发生了地震,遭遇了百年不遇的严重洪涝灾害;一个青年得了医药费很高的疾病……发生这些事情后,有的人并不富裕,但是还是捐出许多钱来支援他们。没有人让他们这样做,但他们这样做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他们把那些困难当做是自己的困难,共同承担。这也是一种分享,社会需要这样的分享,孩子也应该学会这样的分享。

  父母要让孩子懂得,分享快乐,快乐就会增倍,分享痛苦,痛苦就会减半。在澳大利亚,人在考驾驶执照时要学习一本有关交通法规的书,这本书的第一条是交通部长给初学驾驶的人的一个忠告:“学习交通规则的本质是懂得和别人分享道路。”的确,驾驶时如能懂得分享道路,就可以避免很多交通事故。

  孩子只有学会分享,他的智慧与情感才会在分享中不断提升与发展。因为彼此分享,实际上是一种合作,这种合作能够创造一种积极的互相信赖的关系,进而产生合力,这种合理促使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取得进步。

『教子导引』

  曾经有教育专家指出,对孩子而言,培养他的分享意识,实际上就是对他进行人格教育。因为如果孩子没有这种分享意识,难免会形成自私自利的性格,也就不会与人友好相处,当然就更谈不上未来的团队合作了。所以,一定要对孩子进行分享意识的培养。

   1.尽早给孩子灌输分享意识

  父母要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他的分享意识,不要以为孩子小什么事情也不懂,其实不然,孩子的心里是很明白的。所以,父母要正面劝说、引导孩子的分享意识,比如当孩子愿意与其他孩子一起玩自己的玩具时,愿意把自己的零食拿给其他孩子吃时,父母就应该适当地表扬他。这样一来,孩子就知道这样做是会获得赞美的,慢慢地,在以后遇到相同的情形他就会这样做,逐渐地,孩子的分享意识就培养起来了。

  所以,父母要注意给孩子提供分享的实践机会,可以给孩子买一些需要多人参与的玩具,让孩子在游戏中体验分享的快乐。 但是,有一点需要父母注意,就是不要用批评、呵斥孩子的方式来培养他的分享意识。有时候,孩子的自尊心受伤后,他会故意与父母对着干,这样做会得不偿失。

  2.给孩子营造分享的氛围环境

  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还要特别重视分享环境、氛围的营造,让孩子体验到分享带来的快乐。父母要努力让孩子身边所有的人、事、物,甚至是和睦的邻里关系,统统构成他的成长环境。

  当孩子周围的这种环境中充满了分享的意识、行为、情绪以至于氛围时,孩子就会有一种分享倾向,这种分享倾向就会自然而然地让孩子从心底产生分享意识。

  在家庭中,在邻里关系里都融入这样一种氛围。比如从家庭的氛围做起,家中的食物全家人一起享用,避免孩子独占,这一点父母可以多创设“孔融让梨”的分享氛围,让孩子体验到自己的行为带给家人的快乐;父母要有意识地把自己看到、听到的有意义的故事讲给孩子听,让他一起快乐,一起忧伤,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情感分享,慢慢地,孩子也学会把自己高兴的或伤心的事讲给父母听,让大家一起分享他的心情感觉;父母与长辈,父母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相亲相爱,母亲可以常说一句话:“有个好孩子就是不一样!”这样可以让孩子体会道自己对家庭的重要。当然,也尽量让孩子明白在生活和学习当中需要朋友,需要邻居,同时也帮助朋友,帮助邻居,可以带孩子与其他家庭外出游玩,体验与别人共同游玩的快乐。

   事实证明,只有孩子学会了与周围的亲人、朋友、老师、同学以及邻居之间的交流,就会彼此加深理解,增进友谊,使自己融入集体,从而赢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起良好的分享意识,也就为自己的成长创造广阔的发展空间。

   3.让孩子多读一些相关的故事

  对于孩子来说,故事的吸引力还是相当大的,父母可以选择优秀的故事与孩子分享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教育。

  比如,故事《神笔马良》通过故事教育孩子好东西要与他人一起分享,不能占为己有。通过故事中的形象感染孩子,逐渐端正孩子的行为。这些故事有助于孩子养成分享意识。因为孩子会在故事或书籍中得到启示,明辨是非。

  通过故事教育孩子,要比完全说教的效果好得多,因为孩子会模仿故事中人物的分享行为。如果故事与说教配合的话,效果会更好。

   4.在生活中应该时刻提醒孩子

  在午后的街心公园,有这样一对母女:小姑娘正跌跌撞撞地跑来跑去,兴奋快乐地追逐着低飞的蝴蝶,她只有三四岁;而坐在旁边的长椅上的母一直静静地、微笑着注视着女儿的一举一动……  不一会儿,小姑娘乖巧地跑到母亲身边。年轻母亲轻巧地把一个剥开的橘子放到小姑娘的手掌上,对她轻轻地说:“先把这个橘子吃完,然后再玩吧!”小姑娘并没有马上吃,而是把这个橘子捧在手心里,仔细地端详着……突然,小姑娘好奇地问妈妈:“为什么橘子是一瓣一瓣的呢?”年轻母亲愣了一下,她想了想,然后笑着对小姑娘说:“苗苗,你再好好听一下,这个橘子不是正在告诉你,‘我长成这个样子,就是希望你能和大家一起来分享我,而不是一个人自己吃哦!’”

  小姑娘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然后又捧起橘子细细观看。很快,她就从上面掰下了最大的一瓣,踮起小脚,把橘子瓣塞进了妈妈的嘴里。然后,又高举着那个橘子,向着坐在不远处的一对老夫妇跑去……  孩子就在母亲的一句话里学会了分享,分享意识在孩子的头脑中萌发了小芽,孩子又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分享。类似的情形是不是经常出现在生活中呢?您会不会抓住这样的机会对孩子进行教育呢?

『教子箴言』

  父母如果想让孩子成为一个乐于与人分享的人,就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内容来培养孩子自发的分享行为,让孩子充分体验给予及被给予带来的快乐和满足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爱。这样,对于全面提高孩子的素质,将来做一个有利于社会的人都将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培养孩子的宽容心

『教育名言』

从最广博的意义讲,宽容这个词从来就是一个奢侈品,购买它的只会是智力非常发达的人 ——这些人从思想上说是摆脱了不够开明的同伴们的狭隘偏见的人,看到整个人类具有广阔多彩的前景。

                        ——(美国)威廉·房龙 『经典事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支部队在森林中与敌军相遇,激战过后,两名来自同一个村庄的战士与部队失去了联系。

  两个人在森林中艰难地跋涉着,相互鼓励、互相安慰。十几天过去了,他们仍然没有与部队取得联系。一天,他们打死了一只鹿,靠着鹿肉他们又艰难地度过了几天。但接下来的日子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也许是战争让动物四处逃散或被杀光了,从那以后他们再也没有看见过任何动物。

  他们仅剩下了一点鹿肉,年轻战士背在了身上。第二天,他们在森林中又一次与敌人相遇,经过再一次激战,他们巧妙地避开了敌人。就在自以为安全时,突然听见一声枪响,走在前面的年轻战士中了一枪,不过,幸亏伤在肩膀上!后面的战士惶恐地跑过来,害怕得语无伦次,抱着战友的身体泪流不止,并赶快把自己的衬衣撕下来包扎战友的伤口。

  晚上,没有受伤的战士一直念叨着母亲的名字,两眼发直。他们都以为自己熬不过这一关了,尽管饥饿难忍,可他们谁也没有动身边的鹿肉,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过的那一夜的。第二天,部队救出了他们。

  事隔30年后,那位受伤的战士说:“我知道是谁开的那一枪,他就是我的战友。当时他抱住我时,我碰到他发热的枪管。我怎么也想不明白,他为什么对我开枪?但很快我就冷静下来,决定不报复他。当天晚上,我知道他想独吞我身上的鹿肉,也知道他想为了他的母亲而活下来。”

  30年以来,年轻的战士假装根本不知道这件事,也从不提及。后来有一天,开枪的战士跪在年轻战士面前,请求他原谅,年轻战士没让他说下去。他们又做了几十年的好朋友。

『教育感悟』

  世界是美好的,何不以一颗宽大的胸怀看着这个美好的世界和美好的人们,这样大家都快乐。善待朋友,会体现一个人的美德;而宽容朋友,则会体现一个人的胸襟。当我们受到别人伤害时,一定不要再以一颗报复心来对待他,而是应该以宽广的胸襟去原谅他,以漠然来冲淡报复,这是最明智的做法。只有这样,才能让爱在这世界里永恒传递,遍地开花。

  宽容是一种美德,是每个人成就大业必备的素养。宽容是坚强,不是软弱。宽容是以退为进,是一种积极的应对。宽容得对待身边的人,就会感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感觉和“化干戈为玉帛”的喜悦。

  当年,曾经有人问大发明家爱迪生,让他说说对那位在他小时候打聋他的列车员的看法。令人感到意外的是,爱迪生并没有指责那位列车员,相反,他却用幽默而机智回答:“我非常感谢他,感谢他给了我一个听不到喧嚣的环境,让我能专心致志地完成更多的试验和发明!”所以有人说,宽容了别人就等于善待了自己。宽容是成就事业的基石,也是化解矛盾的良药,更是利己利人的法宝。

  可是,现在的孩子很少有宽容之心,大都以自我为中心,不管发生什么事,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而不是别人。其实,一句“对不起”、“没关系”,就完全可以把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就可以培养起孩子宽容的精神。

  父母一定要让孩子学会宽容,这样,孩子就能容纳不同的意见,就会尊重他人的生活方式,就会允许别人人犯错误并给人改正错误的机会,就会与人和睦相处。孩子有了宽容之心,他也能较快地接受新生事物,并适应事物的发展变化,就会表现出较强的社会适应性。

  要让孩子明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个人善于宽容,他的人格才会像海一样宽广。宽容看似退缩,却扩大着自身心灵的外延。生活中需要有宽容,宽容后面是阳光,它是融洽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是强者积极接纳生活的一种达观态度。

『教子导引』

  宽容是一种高尚的境界,孩子如果能够真诚地宽容别人的过失,那么,他的境界就上升了一个层级;孩子学会了宽容,就等于找到了一种提高自我的有效方法;孩子只有学会宽容,他才能拥有更灿烂的明天。

   1.不要在孩子面前论人长短

要培养孩子宽容的品质,做父母的首先要有宽容之心。试想,如果父母心胸狭窄,不懂宽容,无视他人意见,习惯于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为一点小事争执不休、斤斤计较,孩子又怎么能学会宽容呢?孩子活在父母的影子中,只有父母有一颗宽容之心,宽容的品质才会再现在孩子身上。

  父母最好不要在孩子面前议论单位的同事的缺点,这样无形中就给孩子一种不好的影响。孩子可能就会想,爸爸妈妈的同事怎么有那么多缺点呢?我的同学是不是也有很多缺点呢?这样容易让孩子对他的同学过于挑剔,在心中形成对同学的偏见甚至有偏激的看法,这样不利于孩子宽容心的养成。

  相反,如果父母尽可能地发现他人的有点,比如单位同事的优点,孩子的小伙伴的优点等,孩子可能就会明白,原来每个人都是有优点的。所以,当同学或小伙伴做的事情有让他不满意、不高兴的时候,孩子就会想到人家的优点,于是就会原谅同学或小伙伴,这样就有利于孩子宽容品质的培养。

  2.给孩子营造宽容和谐的环境

  家庭生活中,各成员之间也应该相互宽容,彼此友爱。只有这样,才能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谐、宽容的家庭氛围,才可以让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得到熏陶。孩子也就会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逐步形成稳定的宽容忍让的良好品质。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奶奶在她50周年金婚纪念日那天,向来宾道出了她保持婚姻幸福的秘诀。她说从结婚那天起,她就想列出丈夫的10个错误,为了保证他们的幸福婚姻,她还特别向自己承诺,如果丈夫犯了这10个错误中的任何一个的时候,她都愿意原谅他。有人问老奶奶那10个错误到底是什么。老奶奶回答说:“其实这50年来,我始终没有把这10个错误具体地列出来。每当我的丈夫做错了事,气得我直跳脚的时候,我就会马上提醒自己,算我丈夫运气好,他犯的是我可以原谅的那10个错误当中的一个。”

  可以想象,这样的家庭氛围是多么的和谐,多么地幸福!和谐和幸福来源于是宽容和忍让。那么,从这样的家庭中走出来的孩子会不宽容吗?

  3.让孩子学会理解他人

  理解是为了宽恕,理解一切也就是为了宽恕一切。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人人都有缺点和不足,只要不是特别过分,就应该理解和宽容。

  让孩子学会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别人,真正理解别人。因为每个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也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而只有学会理解别人,才能容忍别人的缺点和错误。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宽容的意义。

  一个不肯理解别人的人,就是不给自己留余地,因为每一个人都有犯过错而需要别人理解的时候。要让孩子在与同学或小伙伴的交往中学会理解他人。

  在孩子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父母要特别注意引导孩子不嫉妒比自己强的同伴,不嘲弄比自己“差”的同伴,不故意为难自己的竞争对手。让孩子真正做到理解同伴,这样孩子才能真正做到向比自己强的同伴学习,帮助比自己“差”的同伴,学会与竞争对手合作。孩子也只有通过交往,才能体会到宽容的意义,体验宽容带来的快乐。

   4.教孩子善待他人

  让孩子明白,他人是自己的影子,所以说善待他人,也就是善待自己。对他人多一份理解和宽容,其实就是支持和帮助自己,如同中国有句古语说的那样: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有一个孩子独自站在旷野,大声叫道:“喂!喂!”附近小山立即反射出他的回声:“喂!喂!”他又叫:“你是谁?”回声答道:“你是谁?”他又尖声大叫:“你是个大笨蛋!”立刻又从山上传来“你是个大笨蛋”的“回答”。孩子十分愤怒,向小山骂起来,然而,小山仍旧毫不客气地回敬他。

  孩子怒气冲冲地回到家,对母亲说了这件事。母亲说:“孩子呀,那是你做得不对。如果你恭恭敬敬地对它说话,它就会和和气气地对待你。”孩子说:“那我明天再去那里说些好话。”“这就对了,”母亲说,“在生活里,不论男女老幼,你对人好,人便对你好;如果我们粗鲁,是不会得到人家善待的。所以,你一定要记得,只有善待别人,别人才会善待你啊!”

  这位母亲非常聪明,她恰到好处地教会了孩子怎样待人。孩子一旦学会善待他人,就学会了宽容别人,因为孩子已经有了一颗友善的心、宽容的心。

  5.让孩子多亲近大自然

  大自然可以陶冶孩子的情操,可以培养孩子宽容的品质。因为大自然有着无穷无尽的奥秘和神奇,是最生动的教科书,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教科书。

  很多学者都说过,大自然的花草树木、山水虫鱼、无不蕴含着美的因素。大自然的博大与雄浑可使人心胸开阔,性格开朗,心情愉悦,进而促人产生宽容之心。

  所以,如果有条件,我们应多带孩子到郊外,让关在钢筋水泥世界中的孩子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另外,尽可能创造条件,带孩子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让浩瀚的海洋、奔腾的河流、秀丽的湖光山色陶冶孩子的心灵,开阔孩子的视野和胸襟。

  如果条件不允许的话,也应该利用节假日或周末带孩子到附近的公园里玩一玩,这样也算是亲近一下“小自然”,也会对孩子宽容品质的养成有一个积极的促进作用。

『教子箴言』

  美国作家房龙写过一本名为《宽容》的书,他把宽容列为人类最基本的美德和推动历史前进的主要精神之一。父母要教孩子学会宽容,孩子一旦学会了宽容,有一颗宽容之心,他就会以宽广的心胸、豁达的心态去笑对人生的风风雨雨,从而获得精彩的人生。

让孩子明白责任感的重要

『教育名言』

  每个人都被生命询问,而他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此问题;只有以“负责”来答复生命。因此,“能够负责”是人类存在最重要的本质。

                          ——(英国)维克多·费兰克 『经典事例』

  晓亮是个淘气的孩子。有一天,还没有到晚上放学的时间,他就哭着回到了家,是学校里的一位叔叔把晓亮送回来的。于是,晓亮的妈妈就问学校里的这位叔叔:“您能告诉我这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吗?”

  叔叔说:“放学前小朋友们排队,可是晓亮根本就不好好站队,总是这边走走那边跑跑的,结果不知怎么,就和他的一个同学发生了冲突,他们开始争执,最后便扭打在了一起。于是,晓亮的班主任批评了他几句,结果,他就哭了起来,还跟班主任老师吵着说:‘这不是我的错!我根本就没有打他!’”

  晓亮的妈妈向叔叔道了谢,然后拉着晓亮进了家门。“晓亮,跟妈妈说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妈妈看着两眼红红的晓亮问道。

  “是我不小心撞了张昊一下,我发誓我不是故意的,结果张昊就使劲儿地推我,然后我才踢了他一脚,张昊就哭了,老师就开始批评我了。”晓亮脸上挂着两行泪珠,补充说道:“是他先推的我!”

  听晓亮说完,他的妈妈基本上把事情的来龙去脉都弄清楚了,她语气平和地问晓亮:“晓亮,你仔细想想,难道你一点责任都没有吗?”“没有!不是我的错!我又不是故意的,是张昊先推的我!”

  “好,现在我现在问你,如果你遵守老师说的话,好好按照老师的要求排队,不乱跑的话,你还能不小心撞到别人吗?如果你没有撞到张昊,张昊还会推你吗?”晓亮开始默不做声了。

  “晓亮,现在你再仔细想想,难道你真的一点责任都没有吗?要记住,你是一个男子汉,千万不能把什么责任都推到别人的身上!遇到事情一定要仔细想一想,别人为什么会这样对你,自己是不是做了什么不对的事情。”

  最后,妈妈对儿子晓亮说了一句话:“晓亮,你得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只有这样,你才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妈妈才会喜欢你啊!”晓亮用力地点了点头。

『教育感悟』

  责任心是一个人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对于日后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上的成功以及家庭幸福都有巨大的帮助。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说:“—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

  社会在不断进步,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也在不断提高,所以,作为人才素质重要体现的责任心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人才选择的一项重要指标。现在,随手翻阅一下报纸招聘广告,随时浏览一下人才网站,就可以发现,几乎在所有的招聘单位,都将责任心作为对招聘人员的一项重要要求。因为员工有责任心,他才会去努力工作,企业也才会有发展。

  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也曾说过,一个人必须有责任感,不管你做什么,都要做一天就得做好一天,你不知道它会在以后的路上给你什么样的帮助。谁都可以成为成功者,只要你保持自己的责任感。所以,父母一定要重视和加强孩子责任心的培养,这样才有助于孩子未来的事业成功、家庭幸福。

  责任感是衡量一个人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准,也是一种习惯性行为,是一种很重要的素质,是做一个优秀的人所必需的。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他是缺乏理想的,是没有灵魂的,他只想索取,不想付出;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在工作和学习中只能应付别人,但同时也是在应付自己,他会注定一生无成、一事无成。

  在当前的家庭教育中,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父母大都只关注孩子的智力成长,而忽视了对孩子责任感的教育。很多孩子从小都生活在父母、长辈的百般呵护下成长的,俨然就是一个小皇帝。殊不知,这样一味地宠爱、娇惯孩子,不仅对于他日后的成长、成才极为不利,而且从眼前来看,孩子就已经产生了一些诸如做事不认真、条理性差、生活草率、目中无人、我行我素、自私自利、骄傲、任性、自私、没有同情心等缺点,甚至还引发了忧郁、厌世、无聊等不良的心理状态。如果让这样的孩子投身到未来竞争与合作并存、机遇和挫折同在的社会中,恐怕没有不被淘汰的。

  所以,父母必须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应该让孩子明白,在生活和学习中,不仅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还要对关爱他的父母、老师负责,也要学会对社会、对国家负责。

『教子导引』

  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必须让他养成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负责的习惯。作为父母,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呢?

  1.做孩子学习的榜样

  要知道,孩子在和别人接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责任感,首先是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形成的。所以在生活中,父母一方面应该有意识地加强对孩子责任感的培养,另一方面也要注意自己对孩子的影响。

  教育家陶行知说:“我要儿子自立立人,我自己就得自立立人。我要儿子自助助人,我自己就得自助助人。”一样的道理,如果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父母首先一定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父母应努力让自己做有责任感的好父母、好公民,要求孩子办到的事自己首先要做到。父母要严格要求自己,要对工作、对家庭、对自己有一份责任感,为孩子树立最直接的榜样,要做敢负责任的好父母。父母对自己的言行是否负责,将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人品和性格。

  2.要让孩子从小事做起

  不要忽略孩子身边发生的日常小事,小事往往会对孩子责任心的养成发挥巨大的作用。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每天都会遇到许多小事,父母一定要善于抓住这些点滴小事,因为正是这些小事给孩子提供了培养责任感的机会。所以,父母不要轻易剥夺孩子的权利、让他自己去完成、去锻炼。

  比如,孩子年龄小一点时,父母可以让他自己吃饭,自己拿凳子,吃完自己盛饭等。开始时,孩子可能不习惯,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来做这些事,父母多做点,让孩子学着做。注意,无论如何,都要让孩子学着做,父母一定不能越俎代庖,等时间一长,孩子就学会了。

  慢慢地,孩子做起这些小事来就会比较自然。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可以放手让他多做一些事。比如,自己穿衣服、洗手帕、整理卧室等。这样,孩子就会明白,这些小事都是他的责任,他必须自己完成。由此,孩子的责任感就会慢慢形成。

  3.不要让孩子推卸责任

  大部分孩子一遇到不好的事情,总希望把责任推卸给别人,无论怎样都不愿积极主动地承担。这些孩子总是千方百计寻找客观原因,很难从自身找原因,总是认为这些事都该由别人来承担。

  孩子形成这种性格绝非偶然,也不是短时间形成的,而是从小就养成的,是父母没有重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所引起的。

  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场景: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不小心在家里的客厅里走路摔倒了,哇哇地哭起来。这时候大部分父母立即跑过去,赶紧扶起孩子。如果孩子还哭的话,大人就会心肝宝贝似地护着孩子,并用力拍打地面为孩子解气,而且振振有词地说:“我打你这个破地板,你这个坏东西,是你把我们宝宝摔倒了。好了,宝贝儿不哭了,妈妈打它了。”

  这时,孩子可能真的不哭了,但这种教育方式却给孩子幼小的心灵埋下了隐患,种下了不负责任的种子。因为孩子会认为,自己摔倒或失败的原因不在自己,而是别人造成的,是别人的责任,跟自己无关。

  很多有智慧的父母在遇到这种情况时,他们会鼓励孩子自己站起来。然后,要给孩子总结为什么会摔倒,并因势利导,鼓励孩子再走几遍。这样,孩子就能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明白,摔倒的责任归自己,是因为自己不小心。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孩子从小学会做小事,长大才能做大事;从小知道为小事负责,长大才能主动为大事负责。所以,父母作为孩子的首任教育者,要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勇于承担责任的良好品质。这样,孩子才能在人生道路上有所作为。

  4.让孩子体验做事的自豪感

  生活中,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弄明白他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做了该做的就应该受到表扬,相反,做了不该做的就要受到惩罚。

  有一位10岁的小女孩,她负责倒垃圾已经5年时间了。她5岁的一天,突然对倒垃圾产生了兴趣,一听到收垃圾的铃声,就提着垃圾桶去倒。小女孩的父母为了支持她参加家务劳动的兴趣,培养她倒垃圾的责任感,对她倒垃圾的事情给予充分肯定,并予以表扬,说她勤快、能干。这就激发了孩子主动倒垃圾的自豪感,慢慢地形成了习惯,并最终把这项劳动看成自己的一种责任。

  可见,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体验到做事的自豪感有助于培养他的责任感。

  5.教孩子关心他人

  关心他人也有助于孩子责任感的培养,因为关心他人就是责任感的具体表现。要让孩子从关心自己的父母、亲人和家庭开始。父母应该要求孩子主动关心家里的老人、病人和年幼的弟弟、妹妹,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让孩子在家庭生活的磨练中形成责任感,进而上升为对家庭、对父母以及对社会负责。

  另外,父母也可以有意识地安排孩子帮助孤寡老人、残疾人做点事,带孩子参加居民区的卫生、绿化劳动,鼓励孩子学校做好值日工作等等。在这些有意义的活动的实际锻炼中,孩子会逐渐感受到自我存在的社会价值,就会不断增强他的社会责任感。

『教子箴言』

  父母一定要注重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这样可以帮助孩子远离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行为,有助于孩子理解、体谅别人、疼爱别人,也有利于培养孩子自治、自理能力,有助于孩子关爱社会,担负重任,从而促使孩子做一个对社会、民族和国家负责任的人。

小说父母一定要为孩子做的50件事,给孩子一生的好品格 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