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小说库 > 青春校园 > 决定孩子一生的成长关键

更新时间:2023-02-27 17:14:03

决定孩子一生的成长关键 已完结

决定孩子一生的成长关键

来源:追书云 作者:张振鹏 分类:青春校园

1836年,他得了神经衰弱症,精神完全崩溃,卧病在床6个月。1838年,他觉得身体状况良好,于是决定竞选州议会议长,可他失败了。1840年,他争取成为选举人,但是,他又落选了。1843年,他又参加竞选美国国会议员,但这次仍然没有成功。 他虽然一次次地尝试,但却是一次次地遭到挫败:企业倒闭、情人去世、竞选败北。面对这些挫折,他选择了什么?他是一个聪明人,他具有执著的性格,他没有放弃,他也没有说:“要是失败会怎样?”展开

决定孩子一生的成长关键第3章试读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中国)孟子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中国)郑板桥

  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

  ——(德国)贝多芬

  上天完全是为了坚强我们的意志,才在我们的道路上设下重重的障碍。

  ——(印度)泰戈尔

  【亲子名言】

  最后的成功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1816年,他和家人被赶出了居住的地方,他必须工作以扶养他们。1818年,他的母亲去世,从此没有母爱伴在身边。1831年,他经商遭到挫败,生活极度窘迫。

  1832年,他失业了,这显然使他很伤心,他想就读法学院,但未能如愿。于是,他下决心要当政治家,要做州议员。糟糕的是,他竞选失败了。在一年里遭受两次打击,这对他来说无疑是痛苦的。

  1833年,他向朋友借钱,着手自己开办企业,但年底这家企业又倒闭了。在以后的17年间,他不得不为偿还企业倒闭时所欠的债务而到处奔波,历尽磨难。

  1834年,他再一次决定参加竞选州议员,这次他成功了。他内心萌发了一丝希望,认为自己的生活有了转机:“可能我可以成功了!”

  1835年,他订婚了。但离结婚还差几个月的时候,未婚妻不幸去世。这对他精神上的打击实在太大了,他心力交瘁,数月卧床不起。

  1836年,他得了神经衰弱症,精神完全崩溃,卧病在床6个月。1838年,他觉得身体状况良好,于是决定竞选州议会议长,可他失败了。1840年,他争取成为选举人,但是,他又落选了。1843年,他又参加竞选美国国会议员,但这次仍然没有成功。

  他虽然一次次地尝试,但却是一次次地遭到挫败:企业倒闭、情人去世、竞选败北。面对这些挫折,他选择了什么?他是一个聪明人,他具有执著的性格,他没有放弃,他也没有说:“要是失败会怎样?”

  1846年,他又一次参加竞选国会议员,最后终于当选了。他前往华盛顿特区,表现可圈可点。两年任期很快过去了,他决定要争取连任。他认为自己作为国会议员表现是出色的,相信选民会继续选举他。但结果很遗憾,他又落选了。

  因为这次竞选他赔了一大笔钱,所以在1849年,他申请当本州的土地局长的工作。但州政府把他的申请退了回来,上面指出:“作本州的土地局长要求有卓越的才能和超常的智力,你的申请未能满足这些要求。”

  接连又是两次失败。然而,作为一个聪明人,他没有服输。1854年,他竞选参议员,但失败了。1856年,他在共和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争取副总统的提名——得票不到100,被对手击败。1858年,他再一次竞选参议员,还是失败了。

  他尝试了11次,可只成功了2次。面对挫折他没有退却、没有逃跑,他坚持着、奋斗着。他压根就没想过要放弃努力,他不愿放弃,所以他成功了。他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他一直在做自己生活的主宰。1860年,他当选为美国总统,这个人就是林肯。

  面对挫折,林肯选择了不放弃人生这场跳高比赛才让他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林肯有一句名言: 我要走的是一条充满湿滑难走的路,现在我的一只脚滑倒了,另一只也因此而颤抖,但是我还能爬起来,因为我还没有死掉。

  肯德基序曲

  那一年,哈伦德永远失了去父亲,他是一个不足5岁的孩子,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拼写不完整。当家里的人哭作一团时,哈伦德却觉得很好玩儿,原因是一时间没有人能够顾及他,他就可以自由自在地围着镇子疯跑。

  哈伦德14岁那年,因为上学不开心,他辍学了。然后,他回到印第安纳州的农场,但在农场干活仍让他不开心。于是,他开始在电车上售票,但是他还是不开心。哈伦德瘦削的小脸上写满了与年龄不相符的沉重与愁苦。17岁时,哈伦德开了一个铁艺铺,但因为不懂经营,他的生意还未完全做开就不得不关门停业。在18岁那年,他找到生命中第一个爱的码头,并栖身在此。但不幸的是,不久后的一天,当他再回家时,发现房子里的东西被搬迁一空,人也不见了踪影,爱情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流失,码头从此成荒。

  后来,哈伦德尝试过卖保险,但是失败了;他力争到一份轮胎推销业务,也失败了;他学着经营一条渡船,又失败了;他试着开一家汽车加油站,终究还是失败了。

  就这样,哈伦德几乎在清一色的尝试与挫败中步入了人生的中年,这个中年的生命显得苍白无力,他甚至无法从前妻那儿见自己的女儿一面。为了这日思夜想的一面相见,这个落寞的中年男人想到了一个荒唐的主意——绑架,他要绑架自己的女儿。然而,就为了这个荒唐之举,他不惜弯下男儿的身躯在路边的草丛中潜伏守候了十多个小时,但最终也宣告失败了。

  哈伦德,这个几乎被失败判了死刑的人,又晃过了几十年无人知也无人欲知的岁月之后一脚踏进了退休的门槛。忽然有一天,他收到了105美元的社会福利金,他终于意识到,他不能再等了,最后,他用这点福利金开了一家想以此维生的快餐店——肯德基家乡鸡。

  随后的故事我们大家都知道了,一部肯德基史正在世界各地紧张有序地编辑着。

  【感悟挫折】

  挫折是孩子的必修课

  所谓挫折,是指事情不如预期时的情境与感受。不同年龄的孩子会有不同的挫折经验,也有不同的表现。

  南方某市一位14岁少年,与家长发生了冲突之后竟然在一怒之下买了一瓶***,买回来以后在家犹豫了半个小时,但发现父母并没有关注他的情绪,于是,这个少年就产生了一个“不管我,我就偏要死给你们看”的念头,然后服药自杀。心理专家分析,这类自杀行为的根源在于目前的独生子女缺少挫折经历,在遇到突发困难时根本就不具备应急的能力,他能想到的第一个念头就是用自杀来结束生命,以逃避现实。软弱、不能承担责任已经成为当代孩子素质的弊病。所以,有关专家建议家长一定不要过度溺爱孩子,必要时要有意识地给孩子安排挫折教育,以此来提高孩子的应对能力。

  挫折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任何人的一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就是说,任何人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挫折。有人说,挫折对不断前行的勇者来说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挫折应该是孩子的必修课,因为没有经历过挫折的孩子长大后回因为不适应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深感痛苦。一位美国儿童心理学专家说:“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挫折教育可以帮助孩子树立一种面对挫折积极、乐观的态度。其实,挫折本身不能造就一个人,能够造就人的是他在挫折和苦难中找到了解决的办法。最近几年,一种旨在提高孩子对挫折心理承受力的教育,即“挫折教育”已越来越被重视。

  有这样两位中学生,一位是初三即将毕业,这位同学在校模拟考中因未复习充分,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答案抄袭,当场被发现。为了严肃校纪,学校给予纪律处分。该同学一下子觉得自己完了,毕业无望,此后的几个月再也提不起精神复习迎考。另外一位正在上初中二年级,平时表现和学习成绩都不错。但该同学的父母突然离婚,使他的精神一下子遭受严重打击。他无法接受这一现实,竟然选择离家出走。

  两位中学生因故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孩子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

  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父母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这种希望导致的结果是:父母总是过分周到地为孩子着想,竭尽全力呵护孩子,几乎包办了生活中本该由孩子自己做的所有的事情。于是,负面作用就显现出来了,孩子就像温室里的花草,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他们往往不懂得应对,而是产生否定自我、否定他人、甚至否定社会的消极情绪。

  全国少工委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经联合向16350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回答“遇到困难时怎么办”时,97%的孩子选择“找父母和老师”而不是自己解决问题,因为他们没有勇气面对困难和挫折,这正是我们做父母的过分呵护孩子的结果。

  心理学专家说:让孩子适当受点挫折教育,对他们的一生都会有益。由此可见,对对现代家庭来说,让孩子品尝一点生活的磨难,让孩子懂得人生的道路是坎坷的,并学会从挫折中接受教育,这对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和应对困难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在美国,一些三四岁孩子玩耍时摔了跟头,美国家长并不去扶起孩子;还有美国家长去市场购物时,一手拉着孩子,或大人在前面大步走,孩子在一侧紧追,不管孩子累不累,就是不背不抱。其实,这并非是美国的父母不疼爱自己的孩子,也不是他们懒惰,更不是他们工作繁忙,顾不上照看孩子。恰恰相反,这正是美国家长疼爱孩子的表现,因为他们是在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自主、自强和面对挫折时的自我生存能力,以适应将来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由此可见,美国人的眼光不可谓不远。

  然而,我国的一些家长却上演了另外一番景象:打扫卫生,家长亲自代做;穿衣、洗澡之类也由家长包干;甚至是孩子做作业,家长也亲自代劳。家长对孩子的相当地深切,对孩子的关怀特别地细致。可结果呢?培养出的孩子眼高手低,懒散任性,轻视劳动,怕苦怕累,缺乏独立的生活能力,受到一点挫折、一点困难,就茫然不知所措。

  日本有关部门组织17户市民到上海居民家中做客,日本妈妈的教子方法使中国人大开眼界。有个日本幼儿,抓起一只生馄饨就往嘴里塞。中国房东想制止,其母却说:“别管他,这样他才知道生的不能吃。”小孩吃了一口,果然皱着眉头吐了。有个日本小孩摔了一跤,先是哭着求助,后见无人相帮,只好自己爬了起来。中国房东“看不懂”,日本妈妈说:“让孩子尝试挫折,才能获得成功。”

  日本妈妈为何要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呢?一位日本学者解释说:“任何事情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对孩子进行努力,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使它们在失败中学会本领,将来才能自食其力。”日本的父母凭着这种紧迫感教育自己的子女,使日本的孩子从小就养成了不怕挫折、勇于竞争、敢于拼搏的顽强性格。

  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对孩子包揽过多,事必躬亲。一味地赞美孩子、事事为他代劳,只给孩子一件美丽的衣裳,却不让他学习如何自己穿,这样的教养方式,不但无法培养孩子独立性及自制能力,反而会让孩子渐渐养成目中无人,稍不顺心便大哭大闹,日后如遇到一点小挫折时,可能就无法爬起来。

  让孩子了解,在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生气和挫折感,都是一个非常自然的情感反应。当孩子无法达成他们所希望的目标时,建议我们最好还是将问题留给孩子,鼓励孩子勇于面对挫折让孩子学习如何自己处理、解决。

  【培养方法】

  培养孩子抵抗挫折的能力

  当今我们的孩子大都生活在长辈的宠爱下,父母的溺爱下,所以,多数孩子存在着依赖心理,他们敏感、不愿承受困难、也不能接受批评。其实,这样对孩子良好的个性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我们只有让孩子从小就经受一定的挫折锻炼,才能使孩子学会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面对这种现状,我们一定要找到挫折教育的正确方法,让孩子们都有应对困难的心理承受能力,从挫折中接受教育,从而能学会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

  事实上,对于孩子来说,挫折是无可避免的,作为父母,我们应从积极的方面引导孩子正确对待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使他们认识到困难和挫折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并教育他们如何应付所遇到的挫折,提高挫折耐受力。

  那么,我们该如何帮助孩子战胜内心的恐惧,让孩子成为直面挫折,抵抗挫折的高手呢?答案就是我们要培养孩子抵抗挫折的能力。

  1.父母要树立挫折教育的意识

  我们做父母的首先要明白,让孩子面对困难能够保持一个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孩子来讲非常重要。不让孩子吃苦并不是给孩子幸福。其实,挫折更能锻炼孩子,孩子在走出了困难和挫折之后,他们才能真正体会到什么是幸福。因为幸福是在克服困难之后才获得的精神愉悦。

  我们要树立让孩子接受挫折教育的意识,挫折教育是希望孩子通过体验应对挫折的过程,获得一种战胜困难的勇气和自信。遭受挫折的经历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质,有利于发展孩子的非智力因素,有利于丰富孩子的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心理学有这样的观点:一个人受一些挫折,特别是早期受些挫折很有好处,可以催化他更快地成熟。所以说,挫折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特殊的意义。高尔基能成为世界著名文坛巨匠,与他童年遭受的挫折是分不开的;居里夫人所以能成为世界上唯一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也与她从小历尽磨难、艰苦打下的知识基础和顽强意志品格紧密相联;华罗庚能成为世界著名数学家,也是在挫折中靠自起步、艰苦奋斗成才的。

  印度前总理甘地夫人,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女性。作为领袖,她对印度有着杰出的贡献;作为母亲,她是孩子心中最好的导师。甘地夫人认为:生活中有幸福,也有坎坷。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健全的个性,使他们以后能够从容不迫地适应生活中的各种变化。作为母亲,她必须帮助孩子平静地接受挫折,发展自我克制的能力。

  12岁的大儿子拉吉夫因病需要做一次手术。医生在面对紧张、恐惧的拉吉夫时,打算对他说一些“善意的谎言”,他想安慰孩子说:手术并不痛苦,也不用害怕。可是,甘地夫人却认为这样不妥,因为孩子已经懂事了,那样反而不好。所以,她及时阻止了医生善意的行为。随后,甘地夫人来到儿子拉吉夫的床边,平静地告诉他:“手术后有几天会相当痛苦,谁也不能代替你受苦,因此,你一定要有精神上的准备。哭泣或叫苦都不能减轻你的痛苦,可能还会引起头痛。孩子,你要记住:痛苦是一种礼遇!”手术后,拉吉夫果然没有哭,也没有叫苦,而是勇敢地忍受了这一切。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以后的人生少一些悲哀气氛,多一些壮丽色彩的话,那就早一些让孩子懂得挫折是人生正常的“待遇”,这样,当挫折到来时,孩子就会懂得是面对,而不是逃避。进而,孩子获得他们应有的坚强和成熟,而且,这一天会很快到来。

  挫折给人以教益,使人更加聪明,吃一堑长一智,失败是成功之母。挫折能增强人的意志,使人更加成熟、坚强,激人努力,从逆境中奋起。

  我们要正确树立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的意识,就要明白自己在教育孩子时所处的位置。除了在生活上对孩子进行必要照顾之外,还要注意不能迁就和溺爱孩子,要培养孩子抵抗挫折的能力。

  孩子总要长大,总要进入社会生活,但是如果孩子没有抵抗挫折的能力,又怎么可能在社会上自由的生活?所以,有“挫折教育”意识的我们要鼓励孩子独立面对困难,让孩子充分感受挫折,这样才能激发孩子考虑如何解决问题,克服困难。一旦孩子学会在挫折情境中由被动转为主动,就会战胜困难,赢得抵抗挫折的能力。

  2.给孩子创设挫折教育的机会

  如果我们永远都将孩子置于自己的羽翼之下,替他挡住伤害与失败,那他就永远也学不会如何在打击到来时独自承受。所以,让我们稍稍克制一下“想帮孩子一把”的冲动,给孩子一个“遭遇”挫折的机会。

  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成功地抗击生活的暴风雨,关键在于我们是否给他创造合适的机会。德国著名教育专家舒马赫曾说:“给孩子多多提供尝试机会也是实施挫折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孩子一旦被剥夺了尝试的机会,也就等于被剥夺了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机会,因此也不可能迈向成功之路。”

  给孩子创设“挫折教育”的机会,也就是多提供机会让孩子经历挫折。我们注意在利用自然情境进行挫折教育的同时,还要注意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有意识的地给孩子设置些障碍,以此来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王强今年10岁,上小学四年级。王强的学习特别努力,当然成绩也是非常好,经常代表学校参加各种竞赛,也获得了不少奖。但是,王强有一个小缺点,就是在考试成绩比较好时,爱翘一下“小尾巴”。王强的妈妈也意识到这样对孩子未来的成长并没有好处,于是,她就想给孩子上一堂“挫折教育”课。

  正巧,王强这次代表学校参加全区奥数竞赛又得了第一名,拿回了奖状和证书,当然,又在妈妈面前翘了一下“小尾巴”。这时,妈妈说:“王强,真棒!又得奖了啊,呵呵!妈妈知道你数学学得好,我想考考你古诗文,看看你能不能也向数学那样答得那么好。”王强说:“没问题,妈妈,你说吧!”因为王强的妈妈早有准备,就说了一句古诗,让王强接下句。这回,任凭王强怎么冥思苦想,最后还是没有答上来。他感觉很不好意思,但又不好让妈妈告诉他。于是,他对妈妈说,“妈妈,我要好好想想,想出来再回答怎么样?”“好的!”妈妈微笑着。

  王强的妈妈就这样给孩子创设了一次“挫折教育”的机会,也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还有一个8岁的孩子要参加夏令营活动,妈妈提醒他一定要带好必备的东西,要他自己准备好。第二天早上,因为时间比较紧张,孩子就匆忙出发门了。结果,这个孩子只记得带自己的玩具而忘了带食物,不用说,孩子在外面自然忍饥挨饿了。但是,这位妈妈却说;“有了这次经历,他下次就不会忘记了。”

  我们要注意在给孩子创设“挫折教育”机会的时候,一定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利于提高孩子的适应能力,增强其韧性,同时又不会超过孩子的心理承受限度而使孩子丧失信心,所以,还要及时鼓励孩子进一步努力。比如,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如果他拿不到想要的物品,我们不要马上拿给他,而要让孩子动脑筋,想想怎样才能拿到物品。对于年龄稍微大一些的孩子,可以让他参加各种劳动,在劳动中体验生活的艰辛;当然,也可以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游戏,在游戏中让他体验到失败和不如意等。

  3.面对挫折,注意引导孩子

  孩子从依赖走向独立,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整个过程中,我们所扮演的角色始终应该是一个“引导者”。要教给孩子生活的常识和做人的道理,引导孩子用去开启生活的大门,辨别生活中的是非,认识生活的真谛。

  孩子面对挫折是无论如何也不能避免的,面对挫折,我们一定要注意引导孩子对待挫折的态度,因为这也是挫折教育的关键。孩子在经历挫折时,常会产生消极心理和抵触情绪,因此在孩子经历挫折时,我们应及时的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性的评价,以增强孩子直面挫折的勇气。同时,我们也要做好相关的引导工作,帮助孩子分析受挫的原因,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及时勉励他们正视现实,勇于进取。

  鼓励孩子克服困难

  我们也要积极鼓励孩子克服困难,让孩子向困难发起挑战。那么,有没有鼓励孩子克服困难和挫折的具体方法呢?

  美国的儿童心理学家曾经教给父母们一个叫做“3C”的办法来帮助孩子们度过困境。所谓“3C”是指control(调整),challenge(挑战)和commitment(承诺)。

  “调整” 是为了帮助孩子认识到 “困难并不等于绝境”,这是指在孩子心理和情绪上的调整。10岁的张文因为考试发挥不好,没有进入班级前三名,妈妈鼓励他说:“我知道你考得不好心里很难受,但是,你在学校其他方面的表现都非常不错呀,老师还特别打电话给我表扬你呢!”妈妈以此来“调整”张文的心态。

  给孩子“挑战”的感觉则是为了让他学会在不高兴的事情中看到快乐的一面,这是给孩子一种心理挑战。张文的妈妈继续对孩子说:“一次考不好没关系啊,妈妈相信你下一次一定会考得很好,在学校各方面的表现也一定会更出色,文文也一定会加油的,对吧?”

  “承诺”指的是用承诺的方式帮助孩子看到生活更为广大的目的和意义。妈妈接着对张文说:“你一直都是妈妈的骄傲。只要你问问用心、努力,不管考得结果怎样,妈妈都会以你为荣。”

  就这样,通过调整、挑战和承诺,张文也感觉好多了。我们一定要对孩子的努力和行为做出正确的评价,同时让孩子也能够正确评价自己的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关系,这才是鼓励孩子克服困难的关键。

  跌倒了,要自己爬起来

  我们的孩子需要成才,我们要让孩子学会面对挫折,经历磨难,认识世界的复杂,生活的艰难和人生的艰辛。要让孩子在挫折中磨练自己,养成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坚强毅力,最终锻造他们完美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日本人教育孩子的方式很独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在动画片《聪明的一休》中,有这样一个令人难忘的情节:一休的母亲为了磨练一休,就让他去做和尚,独立生活。有一次,小一休跌倒了,他的腿被石头磨破了,而他的母亲离他只有几步的居里,于是,一休将手伸向母亲,向母亲求助。可是,一休的母亲却无动于衷,只是淡淡地说了句:“用手撑一下,自己爬起来。”就是这样一句话,一休的母亲让小一休明白了一个道理:跌倒了,得自己爬起来。

  而在我国,我们做家长的都有这样一个心理:为了孩子,自己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孰不知,这种“代办”式的溺爱只会害了孩子。试想如果孩子事事都抱着对我们依赖的心理,他们会成为时代需要的英才吗?

  还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或许我们能从中学到一些什么。

  中国的冯先生娶了一位日本女子智子,智子是一位很温柔的日本女性,她有一个女儿。她平时对待孩子总是和蔼耐心,处处体现出日本妇女特有的母爱。智子对女儿小百合的爱是另外一种方式。

  一个夏日的黄昏,智子正在洗衣服,冯先生下班刚刚回到了家里。小百合正淘气地追着一只红蜻蜓,突然看到了冯先生,于是,她不由得张开小手朝冯先生扑来,谁知被一块小石头绊了一下,顿时失去重心,“扑通”一声摔倒在地上,小百合大哭起来。冯先生慌忙想上前搀扶却被智子一把拽住了手。然后,智子朝小女儿说:“小百合,不许哭,要自己站起来!”小百合仍然哭泣着不肯起来,智子再次怒喝一声:“不许哭,站起来!”

  智子神态严肃,与往常笑眯眯的样子判若两人。冯先生惊异望着这位“狠心肠”的母亲,感到简直不可思议。最终,小百合止住了哭声,一双含泪的大眼睛委屈地望着父母,自己慢慢地爬起来。智子这时才一把抱起女儿:“我的宝贝,真乖,听妈妈的话,摔倒了自己站起来,将来一定是个好孩子。小百合也懂事地搂住妈妈的脖子奶声奶气地说:“妈妈我听你的话,再也不哭了。”然后瘸着小腿一拐一拐地又去玩耍了。

  再看看我们的孩子,他们从小跟着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搂在怀里怕摇着,含在嘴里怕化了,四五岁的孩子,出屋门还总得让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牵着手。

  每一位做父母的,都应该让孩子从小就懂得,他们和父母一样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人而存在的,应该从小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处处依赖别人。

  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十分注重对孩子的挫折教育。如果我们真正爱我们的孩子,就让我们放开孩子臂膀吧,让他们在蔚蓝的晴空展翅高翔吧!要知道,自由的鹰永远要比禁锢在笼里的小鸟飞得更高、更远。

  每一个孩子都会跌倒,但一次次跌倒后自己爬起来,就会站得更稳,同时,他们幼小的心灵也会更深切地体会到:不能哭,得自己爬起来!

  把绊脚石变成垫脚石

  有这样一个流传很久的故事:当人们正要填一口枯井的时候,不巧一头毛驴却掉到了这口井里。井很深,人们想尽了各种办法,最后也没能把驴子拉出来。因为驴子老了,尽管它还在哀怜地求救叫喊,但是,无奈之下,人们还是决定继续填井埋了它。

  当第一铲泥土落在枯井中时,驴子叫的更响了,它显然明白了人们的意图。可是,当第二铲泥土落到井里的时候,驴子却出乎意料的安静了。

  人们发现,此后每一铲泥土落到它背上的时候,驴子都在做一件惊人的事情:它努力抖落背上的泥土,把它们踩在脚下,让自己站得高一点。人们不断地把泥土往枯井里铲,驴子也就不停地抖落并把它们踩在脚下。就这样,驴子随着泥土的抖落而不断登高,最后竟在人们惊奇的目光中,潇潇洒洒地走出了枯井。

  孩子一生中难免会陷入这样“枯井”中,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会如尘土一般落到孩子的头上。让孩子明白,一旦深陷这样的“枯井”,求救的哀鸣也许换来的只是埋葬的泥土。要想从这苦难的枯井里脱身逃出来,走向人生的成功与辉煌,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将它们统统都抖落在地,重重地踩在脚下,它就会成为孩子向上的台阶。

  生活中孩子遇到的每一次挫折和失败的经历,其实都将是人生历程中的垫脚石。

  引导要正确

  孩子在挫折面前,需要我们做引导,但引导的前提一定是正确无误的。

  曾经有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外国孩子和一个中国孩子都在玩沙子,他们都有一个漏斗和一个小桶。两个孩子都想用漏斗把沙子装到桶里去,但是因为距离比较远,等孩子走到桶边时,沙子就快漏光了。外国孩子就在那不停地装,不停地漏。他的妈妈站在旁边,并没有管他。小孩最后发现用手把漏斗的孔堵住就可以了,于是玩得津津有味,一直乐此不疲地跑来跑去。而中国孩子也在那儿玩,他与那个外国孩子遇到了同样的难题,他的妈妈就看不过去了,说:“这还不简单,孩子,告诉你吧,就这样!”这位妈妈用手把漏斗孔堵住了。然后,孩子玩了两下,便说:“妈妈咱们走吧,我不玩了。”

  可以说,那位中国妈妈在引导孩子,但是她没有正确引导孩子,孩子也没有体验到真正的挫折,没有快乐地体味到自己的聪明智慧和战胜困难的力量。那位中国孩子的家长剥夺了孩子探索的权利,剥夺了孩子成长过程中能够让他快乐的那些细节。实际上,妈妈的强行闯入,让孩子有一种严重的挫败感。和成人的现成经验相比,孩子会认为自己是愚钝的,他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这时候,他需要用更大的勇气去面对妈妈所谓的“引导”给他的心理上带来的划痕。

  很多时候,我们试图把自己认为最行之有效的、现成的经验灌输给孩子,但是,对于孩子来讲,这是无效的。

  4.培养孩子乐观态度和坚强毅力

  让孩子明白,现实生活中有顺境也有逆境,有困难也有挫折,让孩子以平常的乐观的心态去对待生活中的不如意,以坚强豁达的态度去对待学习中的暂时失败,做到得失皆坦然。因为,只要有了乐观的态度,就会增强击败挫折的勇气和信心。

  1914年12月的一天深夜,爱迪生的实验楼突然起火,火光冲天,很快就被烧成了一片废墟。他的制造设备被一场大火严重毁坏,他研究有声电影的所有资料和样片也都统统化为灰烬。这次,他损失了大约100万美元和绝大部分难以用金钱来计算的工作记录。他的太太伤心地说:“多少年的心血,叫火烧了个精光,这可怎么办呢?”这位发明家虽然也很伤心,但他决不会在挫折面前低头,他宽慰太太说:“不要紧,别看我已经67岁了,从明天早晨起,一切重新开始。”第二天早晨,爱迪生和他的太太在埋葬着他多年劳动成果的灰烬旁散步,他再一次乐观地对他的太太说:“灾难有灾难的价值,我们的错误全部烧掉了,现在可以重新开始。”

  爱迪生的成就实在令人佩服,但更让人佩服的是他面对挫折的勇气。人生旅途,难免会有困难、坎坷抑或是沉重的打击。面对这些,可以伤心,也可以悔恨,但重要的是不能丧失面对它的勇气。

  我们也要注意培养孩子坚强的毅力。这有助于培养孩子面对挫折、困难、失败的勇气。让孩子在艰苦的环境中也能吃苦耐劳,面对环境中不良因素的诱惑,要有克制力和约束力。可以让孩子坚持长跑,即使是在数九寒冬,也不要让孩子放弃,一定要坚持。相信,只要我们时时注意培养孩子坚强的毅力,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就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初中毕业后曾进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但是因学费的原因而中途退学,所以,他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退学后,他踏上了顽强自学的道路。5年后,他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1928年,华罗庚不幸染上了伤寒病,在妻子悉心的照料下得以挽回生命,但他的左腿却永远的残疾了。1930年,他在《科学》上发表的一篇关于代数方程式解法的论文轰动数学界,也正因为如此,他被清华大学请去任教。

  从1931年起,华罗庚在清华大学边工作边学习,用一年半的时间学完了数学系全部课程。他还自学了英、法、德文,并先后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多篇论文。1936年夏天,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进修,两年中发表了十多篇论文,引起国际数学界的赞赏。1938年,华罗庚回国,在昆明郊外一间牛棚似的小阁楼里,他艰难地写出名著《堆垒素数论》。面对如此众多的困难,华罗庚仍旧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这些和他的超常的毅力是分不开的。

  时代在不断进步,孩子成长的路上会障碍重重,年轻的家长朋友,请一定要多看点教育孩子的书籍,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帮孩子走出挫折的困惑,让他们树立必胜的信念。要给孩子创设良好的文化氛围的家园,锻炼孩子击败生活中不同挫折的勇气,让孩子身心健康、快乐地成长。

小说决定孩子一生的成长关键,给孩子上的一堂挫折必修课 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