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小说库 > 都市情感 > 人在民国,靠捡漏文物发家致富

更新时间:2024-05-27 10:32:37

人在民国,靠捡漏文物发家致富 连载中

人在民国,靠捡漏文物发家致富

来源:常读 作者:国宝帮帮主 分类:都市情感

一幅水墨竹石图出现在曹子建的眼前。其上的竹,画的特别传神。竹竿三俩,枝繁叶茂,清瘦俏劲,富有节气,杂石而生,苍劲豪迈。画上还有款识,钤印,以及历代藏家的印章。不过,这幅画的墨色过于单一,层次也不够自然。线条边缘整齐的刻痕与手工书写时水墨自然渗透晕散的效果也不一样。颜色和墨迹边缘略显刻板。不同墨色之间有明显的分割痕迹。画面很平,缺少质感,加墨的地方都是比较平面的。展开

人在民国,靠捡漏文物发家致富小说第2章免费阅读完整版

虽然说,盛世古董,乱世金。

民国这个乱世,却是有些许不同。

因为社会的动荡,很多没有生存能力的清朝遗老遗少们需要变卖祖上留下的古玩来维持生活。

加上新兴的权力阶层需要用一些有文化积淀的物品来彰显自己的社会地位。

尤其是北洋政府。

大量的高官在短期频繁变动,无论是谁走马上任的第一件事都是买府邸,用收藏品来做装饰。

加上国外对华国文化的垂涎,也使得大量的文物被抢夺或贩卖到异国他乡。

这就使得这一时期的古玩行业高度繁荣。

诞生了如琉璃厂,东四牌楼、东华门、炭儿胡同等专业集中经营古玩的一条街。

“目前要做的,就是先了解当下的古玩市场行情。”曹子建心中这么想着,就准备去琉璃厂逛逛。

毕竟这会的琉璃厂最具代表性。

几百年的文化沉淀造就了琉璃厂古玩行业的高速发展。

加上1911年至1927年是京城古玩市场的“黄金时代”。

琉璃厂的古玩铺迎来送往、异常热闹。

想到就去做,一直是曹子建做事的准则。

当即来到院中,准备出门。

只是曹子建刚打开院门,就听到一阵马蹄声。

顺着声音来源处看去。

就见不远处三个痞里痞气的男子正骑着三匹高头大马朝这而来。

为首的是一个三十多岁,戴着硬壳大檐帽,缀五角形帽徽,身穿蓝色军官制服,着高腰皮带,脚上套着长筒靴的男子。

在他身后跟着的两人,装扮也差不多。

唯一不同的是,两人的肩上都多扛了一把老套筒步枪。

在民国,是不禁枪的。

不仅不禁,当时的政府还鼓励民间持枪。

这主要是因为,从清朝的时候,最低的一级只到县级。

县下面的乡镇,农村阿,都是没有政府的。

哪个地方出了事,你去县里面报官,恐怕黄花菜都凉了。

所以当时乡镇农村都是组织民间力量自治。

要想保护自己就自己成立民团组织。

也就是自己村保护自己村。

政府也是鼓励这样的。

所以允许私人有枪保护自己。

这样就给政府省了很多事。

虽然后面稍微正规了一点。

有枪可以,但是必须申请持枪证。

但为时已晚。

因为有枪,导致军阀混乱,各种小军阀,几百支以上的军事力量,以及还有大量的土匪。

正因如此,民国才这么乱。

根据脑海中的记忆,曹子建认出了为首之人。

大帅府上的一名副官,王守军。

虽说,大帅并不代表一种官衔。

但在这个年代,能被称为"大帅"的,几乎都是地位崇高者。

三匹马在曹子建的院门口停下。

王守军从马上跃下,怒视着曹子建,道:“曹少,你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居然戏耍到我头上来了。”

这话让曹子建有些懵。

因为记忆中,自己根本就没戏耍对方的片段。

不等曹子建开口询问,就见王守军从马褡裢里取出一个画筒,直接扔到了曹子建的跟前。

“还认得这画筒吗?”

曹子建举目望去,发现在画筒外刻着一个‘曹’字。

这不正是‘自己’前些天以三十块大洋卖给对方的传家宝。

“难道画有问题?”这是曹子建心中升起的第一个念头。

而王守军的下一句话,也证明了他的猜测。

“为什么将一幅印刷品当作你曹家的传家宝卖给我?”

王守军说这话时,眼中的怒火毫不掩饰。

大有一种,你今天不给我解释清楚,那就怪不得我送你一程的意味。

“这被曹家视作传家宝的书画,怎么可能是印刷品?”曹子建觉得,一定是其中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至于哪里出了问题,还得等他本人看过那幅画才知道。

当即曹子建弯腰,捡起地上的画筒,将其内用红绳绑着的画卷取出。

王守军还以为曹子建是在检查这画有没有被自己掉包,所以也没阻止。

随着画卷被曹子建完全打开。

一幅水墨竹石图出现在曹子建的眼前。

其上的竹,画的特别传神。

竹竿三俩,枝繁叶茂,清瘦俏劲,富有节气,杂石而生,苍劲豪迈。

画上还有款识,钤印,以及历代藏家的印章。

不过,这幅画的墨色过于单一,层次也不够自然。

线条边缘整齐的刻痕与手工书写时水墨自然渗透晕散的效果也不一样。

颜色和墨迹边缘略显刻板。

不同墨色之间有明显的分割痕迹。

画面很平,缺少质感,加墨的地方都是比较平面的。

这些,都在说明,这确实是一幅印刷品。

“奇怪,这行内人一眼就认定是印刷品的书画,曹家作为古玩世家,怎么可能看不出来?”曹子建心中疑惑。

忽然——

他想到了一种可能。

当即在画上摸索了起来。

一番细摸之下,终于让他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

这画装裱的底衬有些过厚了。

当即,曹子建侧过身子,故意挡住了王守军的视线。

用指甲盖在装裱的边部往里面挤压。

“果然,装裱边与字幅画卷的厚度不对。”

“出现这种情况,就只有一个解释,画下还藏着一幅画。”

“兴许,底下的那幅画才是曹家真正的传家宝。”

以上就是人在民国,靠捡漏文物发家致富小说的章节免费在线阅读,全文故事情节紧凑、幽默、妙趣横生,作者文笔代入感强,让读者深深的陷入其中,无法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