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一把教子金钥匙

第2章 学会做人让孩子受益一生

  有位学者对100多所学校进行了调查,对象是近两年的高考的60多位状元。学者问他们:“你的父母最关心你什么?” 回答众口一词:“如何做人。”

  古巴杰出的民族英雄,独立运动的领导人何塞·马蒂也曾经说过“最困难的职业就是怎样为人。”有远见的父母家长会把主要精力放在培养孩子学做人上不是学习上,因为因为只有懂得做人的孩子,才有前进的动力,才能严格要求自己。只要做人都做好了,其他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有错要积极改正

  小贝利猛然醒悟了,父亲就像星辰,虽然能够指出方向,但是选择方向还得靠自己。只有抵制诱惑,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

  巴西足球运动员贝利,是被人们称为“黑珍珠”的世界球王。他自幼酷爱足球运动,并且很早就显示出超常的才华。

  有一次,小贝利参加了一场激烈的足球赛,累得他喘不过气来。

  休息时,小贝利向小伙伴要了一支烟。他得意地吸起烟,嘴里吐出一缕缕淡淡的烟雾。小贝利有点儿陶醉了,似乎刚才极度的疲劳也全都烟消云散了。

  这一切,全被贝利的父亲看到了。父亲的眉头皱起了一个大疙瘩。父亲深知,小事可能发展成习惯。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坏习惯初始如蛛丝,坏习惯形成如绳索。

  晚上,父亲坐在椅子上问小贝利:“你今天抽烟了?”

  “抽了。”小贝利意识到自己做了错事,红着脸,低下了头,准备接受父亲的训斥。

  但是,父亲并没有发火。他从椅子上站起来,在屋里来来回回走了好半天,才平静地对小贝利说:“孩子,你有踢球的几分天资,也许将来会有出息。可惜,你现在要抽烟了,抽烟,会损坏身体,使你在比赛时发挥不出应有的水平。”

  小贝利的头低的更低了。父亲又语重心长地接着说:“作为父亲,我有责任教育你向好的方向努力,也有责任制止你的不良行为。但是,是向好的方向努力,还是向坏的方向滑去,决定的是你自己。我只想问问你,你是愿意抽烟呢?还是愿意做个有出息的运动员呢?孩子,你该懂事了,自己选择吧!”说着,父亲还从口袋里掏出一迭钞票,递给贝利,并说道:“如果你不愿意做个有出息的运动员,执意要抽烟的话,这点钱就作为你抽烟的经费吧!”父亲说完便走了出去。

  人非圣贤,谁能无过?知过能改,天地不怨。

  小贝利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仔细回味着父亲那深沉而又恳切的话语,不由地哭了。他哭得好难过,过了好一阵子,才止住哭声。小贝利猛然醒悟了,父亲就像星辰,虽然能够指出方向,但是选择方向还得靠自己。只有抵制诱惑,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他拿起桌上的钞票还给了父亲,并坚决地说:“爸爸,我再也不抽烟了,我一定当个有出息的运动员。”

  从此以后,贝利不但与抽烟绝缘,而且刻苦训练,球艺迅速提高,15岁就参加了桑托斯职业足球队,16岁就进入了巴西国家队,并为巴西队永久占有“女神杯”立下奇功。如今,贝利已成为拥有众多企业的富翁,但他仍然不抽烟。

  教子金钥匙:

  孩子的成长过程就像小树一样,其中难免有些枝枝杈杈。在这期间,父母的一句话,一个决定也许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贝利的父亲是一位好父亲,面对犯了错误的儿子,他没有像一般父亲那样大发雷霆。而是把改正错误的机会体面的留给了小贝利。小贝利没有辜负父亲的希望,积极的改正错误,抵制住了诱惑,成为了一代球王,并且从此再没有抽烟。

  学会兑现承诺

  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止住悲声,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1989年在美国洛杉矶一带发生了一场大地震,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使30万人受到伤害。

  一个年轻的父亲在混乱中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7岁的儿子上学的学校。在他眼前,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现在已是一片废墟。

  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他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止住悲声,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楼的一层左后角处。他快步如飞地走到那里,开始动手。

  在他清理挖掘时,不断地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他们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

  “谁愿意来帮助我?”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一声不响地埋头接着挖。

  救火队长拦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起火爆炸。请你离开。”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你很难过,难以控制自己,这可以理解,但这样既不利于你自己,对他人也有危险,马上回家去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这位父亲仍然这样问。

  人们都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失去孩子而精神失常了。

  而这位父亲心中却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他坚持不懈地挖呀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兴奋地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爸爸,真的是你吗?”

  “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来救我,也就能救出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你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

  “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下来架了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

  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孩子,都活着!快来人。”

  过路的几个人赶紧上前来帮忙。

  50分钟后,大家开辟出一个安全的小出口来。

  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

  “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儿子一脸幸福而又坚定地说。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在经过这场巨大灾难后,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教子金钥匙:

  这对患难父子让人感动,爸爸在悲痛的情况下仍会想起自己与儿子的约定“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而勇敢的阿曼达也是凭着父子间的这句话,坚定的等待着父亲。因为他相信不论处在什么情况下,只要是父亲说过的话就一定会兑现,父子俩凭着对彼此的承诺欢喜重逢。

  当孩子小的时候,大人做事或答应孩子的事,一定要信守诺言。除了家长要作出诚信的榜样外,要让孩子从小学会“言必行,行必果”。因为只有诚实守信,我们才能够得到别人的信任。

  换个角度看自己

  我们的痛苦不是问题的本身带来的,而是我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而产生的。

  在美国,有位老妈妈生养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了一个卖伞的生意人,二女儿在染坊工作。这使这位母亲天天忧愁。天晴了,她担心大女儿的伞卖不出去;天阴了,她又忧伤二女儿染坊里的衣服晾不干。

  她这样晴天也忧愁阴天也忧愁,不多久就白了头。一天,一位远方亲友来看她,惊讶她的衰老,问其原由,不觉好笑,那亲友说:“阴天你大女儿的伞好卖,你高兴才是,晴天你二女儿染坊生意好也该高兴才是。这样你每天都有快乐的事,天天是好日,你干嘛不捡高兴专拾忧愁呢?”

  老妈妈换个角度想:“言之有理!”从此,她笑口常开,幸福每一天。

  人的一生,总免不了起起浮浮,遇到不高兴的事就生气,或遇到天灾人祸而痛不欲生等等。每当这个时候,我们是怎样去处理的呢?

  记得有位哲人曾说:“我们的痛苦不是问题的本身带来的,而是我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而产生的。”这话很有哲理,它引导我们要会解脱。还有另一个故事:

  一个夏天的傍晚,有一美丽的少妇投河自尽,被正在河中划船的长者救起。

  长者问:“你年轻轻,为何寻短见?”

  “我结婚才两年,丈夫就遗弃了我,接着孩子又病死了。您说我活着还有什么乐趣?”

  长者听了沉吟有顷。说:“两年前,你是怎样过日子的?”

  少妇说:“那时我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呀……”

  “那时你有丈夫和孩子吗?”

  “没有。”

  “那么你不过是被命运之船送回到两年前去。现在你又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了。请上岸去吧……”

  话音刚落,少妇恍如作了一个梦,她揉了揉眼睛,想了想,便离岸走了。从此,她没有再寻短见。

  少妇回心转意。是因为她从另一个角度看自己,从而看到一种生的曙光。感受到自由自在的力度。

  在很多时候,我们所有的苦难与烦恼都是自己依靠过去生活中所得到“经验”做出的错误判断。这时,我们不妨跳出来,换个角度看自己。

  换个角度看待自己,是一种突破、一种解脱、一种高层次的淡泊宁静,从而获得自由自在的乐趣。转一个角度看世界,世界无限宽大;换一种立场待人事,人事无不轻安。

  教子金钥匙:

  当人生的理想和追求不能实现时,不妨换个角度来看待人生。换个角度,便会产生另一种哲学,另一种处事观。换个角度看问题,能使我们的心情大变,能使我们的生活过得更有色彩。

  告诉我们的孩子,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不如意的事情十有八九。跳出来换个角度看自己,自己就会在过日子中获得快乐,“天天是好日子”,心灵就会豁亮,没有困境烦恼。

  换个角度看问题能让我们走出“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困惑,走进“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换个角度看问题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更是获取最终成功的智慧。

  谦卑的心最可贵

  任何人所拥有的一切,与有大美而不言的天地相比,与浩瀚无际的宇宙相比,都不如沧海一粟,实在是微不足道。

  一天,苏格拉底和弟子们聚在一起聊天。一位家庭相当富有的学生,趾高气扬地面向所有的同学炫耀:他家在雅典附近拥有一望无边的肥沃土地。

  当他口若悬河大肆吹嘘的时候,一直在其身旁不动声色的苏格拉底拿出了一张世界地图,然后说:“麻烦你指给我看看,亚细亚在哪里?”

  “这一大片全是。”学生指着地图洋洋得意地回答。

  “很好!那么,希腊在哪里?”苏格拉底又问。学生好不容易在地图上将希腊找出来,但和亚细亚相比,的确是太小了。

  “雅典在哪儿?”苏格拉底又问。

  “雅典,这就更小了,好像是在这儿。”学生指着地图上的一个小点说。最后,苏格拉底看着他说:“现在,请你再指给我看看,你家那块一望无边的肥沃土地在哪里?”

  学生急得满头大汗,当然还是找不到。他家那块一望无边的肥沃土地在地图上连个影子也没有。他很尴尬又很觉悟地回答到:“对不起,我找不到!”

  任何人所拥有的一切,与有大美而不言的天地相比,与浩瀚无际的宇宙相比,都不如沧海一粟,实在是微不足道。

  教子金钥匙:

  我们要告诉孩子,容易被别人接受的秘诀就是谦卑。谦卑是一种美德,任何人都不喜欢骄傲自大的人。它可以使你永远把自己置于学习的地位,并有助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好好的和他人相处。

  人其实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就像一句谚语中说的那样:“光滑的瓷器来自泥土,一旦破碎就归于泥土。” 从历史的长河来看,不管我们拥有什么、拥有多少、拥有多久,都只不过是拥有极其渺小的瞬间。人誉我谦,又增一美;自夸自败,又增一毁。无论何时何地,我们永远都应保持一颗谦卑的心。

  让孩子勇敢做自己

  歌德曾经说过,“如果您失去了金钱,失之甚少;如果您失去了朋友,失之甚多;如果您失去了勇气,失去一切。”勇气成就勇敢,莎士比亚说过,“美德是勇敢的,为善永远无所畏惧。”

  那是一个冬天的夜晚,苏迪从剧场往家里走去。

  在路上,苏迪看见消防队员在救火。那时,他刚要走进罗马街,只见那里闪着刺眼的火光,许多人聚集在那儿。一间民房燃烧着熊熊烈火,火舌向四面八方窜着,滚滚黑烟腾空而起,笼罩在屋顶上方。屋里的人从窗口探出头来拼命地叫喊,一会儿又没有了声音。屋外挤满了围观的群众,他们大声叫着:‘要出人命了,快把火扑灭啊!快来救人啊!消防队!’

  这时一辆消防车火速赶来,四位消防队员从车里跳出来,一下子就冲进屋内。但是这时,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一个四楼的女士在叫喊时跳出了窗外,悬挂在空中。火焰从窗口喷出,几乎要吞噬她的头发,围观群众大声惊叫。已经冲进屋内的消防队员弄错了楼层,他们打破第三层的墙壁的,只听见群众们喊着:‘在四楼!在四楼!’

  消防队员急忙冲上四楼,那里传来了可怕的呼救声,一根梁木从屋顶落下来,屋内弥漫着烟雾。如果要到受困的女士那边去,必须从屋顶绕过,别无他路可走。消防队员急忙跳上屋顶,在滚滚黑烟中现出一个黑影,那就是跑在最前面的队长。可是要进去被火围住的屋子,必须先通过那屋顶的窗子,而窗台上只有一条小而狭窄的信道。屋子四周都被火包住,这狭小的信道也结了冰,而且还没有可攀附的东西。

  “不能从那里过去,你们千万别从那里过啊!”群众在下面叫着。

  忽然,队长的身影又出现了,火焰在他的头上发出红红的亮光。那位女士抱着他的脖子,他则紧紧地抓住那位女士,往安全的地方走去。

  群众响起了欢呼声,场面顿时沸腾了起来。

  还有别的人呢,他们怎么办呢?那梯子离窗口很远,怎样才能把他们顺利救出来呢?

  正在大家焦急万分的时候,突然来了一个消防队员,他右脚踏着窗台,左脚踏住梯子,身子悬在半空,屋内的消防队员把受困者从窗**给他,他又将受困者传给地面上的消防队员,就这样一个接一个,受困的人全部被移到了安全地带。

  最先下来的是那个悬在窗外的女士,其次是小孩子,然后是另一个女人,再来是一个孩子,最后则是个老人。所有的受困者全都下来,屋内的消防队员也全部安然无恙,而最后一个离开现场的则是勇敢的队长。群众再次响起了掌声,等到那不顾牺牲自己的生命去抢救别人的队长下来的时候,掌声雷动,大家都想去拥抱这位勇士。

  一瞬间,朱塞普·洛宾诺的名字在民众之中广为流传。

  教子金钥匙:

  英国首相邱吉尔曾经说过,“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首,因为这种德性保证了所有其余德性。”勇敢并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通过后天的培养逐渐具备的。勇敢不需要理由,更不能犹豫不决,而是一旦看见别人处在危难之中,就要不顾一切地去施救。教会孩子勇敢,要让孩子勇敢做自己。

  诚实胜过一切

  我宁愿要一个勇敢诚实的孩子,也不愿拥有一个种满枝叶繁茂樱桃树的果园。一定要记住这一点。

  17岁的亚伯喜欢躺在树阴下或小屋的顶棚上读书,做算术题,写写画画。在晚上,他经常坐在壁炉旁,借着火光在木制的铲子上写写算算。如果铲子上写满了,他就用汤姆·林肯的刮刀将外面那层刮掉,然后重新开始。白天,他在木板上做着同样的事情,写满后刮掉,刮掉后再写。

  亚伯对那本书十分喜爱,视若珍宝,几乎只要一有空,就会拿出来阅读。不读时,他就把书放在小屋中某个地方,认为那样就可以万事大吉了。然而不巧的是,就在他放书的书架后面,在墙壁的木头中间有一个大裂缝。一天晚上,突然下起了大雨。雨水从裂缝中渗进来,把亚伯借来的那本书全都浇透了,那本书几乎已经完全被毁坏了。亚伯感到非常不安,因为在他和书的主人看来,书非常重要。

  他拿着那本被损坏的书,怀着沉重的心情来到克罗弗特先生的家。他决定为自己的错误接受克罗弗特先生的惩罚。

  “喂,亚伯,你怎么这么早就来我家?”克罗弗特先生有些奇怪,问道。

  “我有一个不好的消息告诉您。”亚伯因为不好意思,羞愧地红着脸,脸拉得很长。

  “不好的消息!是怎么回事儿?”

  “您还记得您借给我的那本《华盛顿生平》吗?”虽然有些难以启齿,亚伯还是鼓足勇气说了出口。

  “记得,记得。”

  “您瞧,昨晚的大雨把它给弄成了这个样子。”亚伯一边把那本湿透的书递过去,一边解释事情的经过。

  “这太不幸了!你必须赔偿我的损失,亚伯。你太粗心大意了。”

  “如果我有钱,我会赔您的,克罗弗特先生。”

  “如果你没有钱,你可以通过劳动来赔偿。”克罗弗特说道。

  “好吧,我随时听候您的吩咐。”

  于是他们达成如下协议:亚伯必须为克罗弗特劳动三天——拉饲料。他每天的劳动折合25美分。书价为75美分,工作三天就可以了。于是亚伯工作了三天,偿还了债务。也许有些人会认为克罗弗特先生这样惩罚亚伯太过分了,但是亚伯觉得这样做非常公平。亚伯当时很乐意这样干,并不觉得自己丢面子。

  无独有偶,小华盛顿也有这样一个犯错误用于承认并改正的故事。

  乔治·华盛顿小时候住在弗吉尼亚的一个农场上。他的父亲教他骑马,经常带着年青的乔治到农场上干活,以便儿子长大后能学会种田,放牛养马。

  华盛顿先生有一个美丽的果园,里面种着苹果树、桃树、梨树、李子树与樱桃树。有一次,华盛顿先生从大洋对岸买了一棵品种上佳的樱桃树。他非常喜爱这棵樱桃树,把树种在果园边上,并告诉农场上的所有人要对它严加看护,不能让任何人碰它。

  这棵樱桃树长势很好。春天来了,树上开满了白花,散发出阵阵芬芳,许多蜜蜂都围着它辛勤地忙碌着。想到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可以吃到樱桃树结的果子,华盛顿先生心里非常高兴。

  大约就在此时,有人送给乔治一把明亮的斧子。乔治非常喜欢这把斧子,他拿着它砍树枝,砍篱笆,可以说是见什么砍什么。一天,他一边想着自己的斧子有多么锋利,一边来到果园边儿,举起斧子砍向那棵樱桃树。由于树皮很软,乔治没费多大力气就把树砍倒了。接着他又去别的地方玩了。

  那天傍晚,华盛顿先生忙完农事,把马牵回马棚,然后来果园看他的樱桃树。没想到,自己心爱的树被砍倒在地,他站在那里惊呆了,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是谁胆敢这样做?他问了所有人,但谁都说不知道。

  就在这时,乔治恰巧从旁边经过。“乔治,”父亲用生气的口吻高声喊道,“你知道是谁把我的樱桃树砍死了吗?”

  这个问题可把乔治给难住了,看到父亲如此愤怒,他意识到自己的一时冲动闯下了祸。他哼哼叽叽了一会儿,但很快恢复了神志。“我不能说谎,爸爸,”他说,“是我用斧子砍的。”华盛顿先生看了看乔治。那孩子脸色煞白,但直视着父亲的眼睛。

  “回家去,儿子。”华盛顿先生严厉地说道。

  乔治走进书房,等父亲。他心里很难过,同时也感到非常惭愧。他知道自己实在是太轻率了,干了件傻事,也难怪父亲不高兴。

  一会儿之后,华盛顿先生走进书房。“到这里来,孩子。”他说道。

  乔治听话地走到父亲身边。华盛顿先生静静地看了他很长时间:“告诉我,儿子,你为什么要砍那棵树?”

  “当时我正在玩,没想到——”乔治结结巴巴地说道。

  “现在树就要死了,我们永远也不会吃到樱桃了。但比这更糟的是,我嘱咐你要看护好这棵树,你却没有做到。”

  乔治羞愧难当,脸一红,低下头,眼泪就快要落下了,哽咽着说:“对不起,爸爸。”

  华盛顿先生把手放在孩子肩头。“看着我,”他说道,“失去了一棵树,我当然很难过,但我同时也很高兴,因为你鼓足勇气向我说了实话。我宁愿要一个勇敢诚实的孩子,也不愿拥有一个种满枝叶繁茂樱桃树的果园。一定要记住这一点,儿子。”

  乔治·华盛顿从未忘记这一点。他一直像小时候那样勇敢,受人尊敬,直至生命结束。

  教子金钥匙: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你必须对自己忠实,正像有了白昼才有黑夜一样,对自己忠实,才不会对别人欺诈。”

  诚实的习惯是从小逐渐养成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勇于承担责任。知错就改是很难得的,孩子犯了错如果及时承认并改正的话,作为父母应感到高兴,因为孩子具备了最为宝贵的品质——诚实。

  困难过后便是春天

  妈妈在银行里有存款,真是件了不起的事。我们都引以为荣。它给人一种暖乎乎的、安全的感觉。

  在一次聚会上,凯瑟琳给大家讲了这样一件事,关于信念与母爱的故事。

  那是小时候的事了,每个星期六的晚上,我的妈妈照例坐在擦干净的饭桌前,皱着眉头归置爸爸小小的工资袋里的那点钱。钱分成好几摞,“这是付给房东的。”妈妈嘴里念叨着,把大的银币摞成一堆。

  “这是付给副食商店的。”又是一摞银币。

  “凯瑞恩的鞋要打个掌。”妈妈又取出一个小银币。

  “老师说这星期我得买个本子。”孩子们当中有人提出。

  妈妈脸色严肃地又拿出一个5分的镍币或一角银币放在一边。

  我们眼看着那钱堆变得越来越小。最后,爸爸总是要说:“就这些了吧?”妈妈点点头,大家才可以靠在椅子背上松口气。妈妈会抬起头笑一笑,轻轻地说:“好,这就用不着上银行取钱了。”

  妈妈在银行里有存款,真是件了不起的事。我们都引以为荣。它给人一种暖乎乎的、安全的感觉。我们认识的人中还没有一个在城里的银行有存款的。

  我忘不了住在街那头的简森一家因交不起房租被扫地出门的情景。我们看见几个不认识的大人把家具搬走了,可怜的简森太太眼泪汪汪的,当时我感到非常害怕。这一切会不会,可不可能也落到我们的头上?

  这时戴格玛滚烫的小手伸过来抓住我的手,还轻轻地对我说:“我们银行里有存款。”马上我觉得又能喘气了。

  莱尔斯中学毕业后想上商学院。妈妈说:“好吧。”爸爸也点头表示同意。

  大家又急切地拉过椅子聚到桌子面前。我把那只漆着鲜艳颜色的盒子拿下来,小心翼翼地放在妈妈面前。那盒子是西格里姨妈在一年圣诞节时从挪威寄给我们的。

  这就是我们的“小银行”。它和城里大银行的不同之处在于有急需时就用这里面的钱。昆斯廷摔断胳膊请大夫时动用过,戴格玛得了重感冒,爸爸买药的时候用过。

  莱尔斯把上大学的各类花销——学费、书费,列了一张清单。妈妈对着那些写得清清楚楚的数字看了好大一会儿,然后把“小银行”里的钱数出来,可是不够。

  妈妈闭紧了嘴唇,轻声说:“最好不要动用大银行里的钱。”

  我们一致同意。

  莱尔斯提出:“夏天我到德伦的副食商店去干活。”

  妈妈对他赞赏地笑了一笑。她慢慢地写下了一个数字,加减了一番;爸爸很快地心算了一遍。“还不够。”他把烟斗从嘴里拿下来端详了好一会之后,说道:“我戒烟。”妈妈从桌子这边伸出手,无言地抚摸着爸爸的袖子,又写下了一个数字。

  我说:“每星期五晚上到桑德曼家去看孩子,”当我看到几个小妹妹眼睛里的神情时,又加了一句:“昆斯廷、戴格玛和凯瑞恩帮我一起看。”

  “好!”妈妈说。

  又一次避免了动用妈妈的银行存款,我们心里感到很踏实。

  即使在罢工期间,妈妈也不多让我们操心。大家一起出力干活,使得去大银行取钱的事一再拖延,这简直像游戏一样有趣。

  在那段时间,妈妈到克茹帕的面包房去帮忙。得的报酬是一大袋发霉的面包和咖啡蛋糕。妈妈说,新鲜面包对人并不太好。咖啡蛋糕在烤箱里再烤一下吃起来和新出炉的差不多。

  爸爸每天晚上到奶制品公司刷瓶子,老板给他3夸脱鲜牛奶,发酸的牛奶随便拿,妈妈把酸了的奶做成奶酪。

  后来,罢工结束了,爸爸又去上班,那天妈妈的背似乎也比平时直了一点。

  她自豪地环顾着我们大家,说:“太好了,怎么样?我们又顶住了,没上大银行取钱。”

  后来,好像忽然之间孩子们都长大工作了。我们一个个结了婚,离开家了。爸爸好像变矮了,妈妈的黄头发里也闪烁着根根白发。

  在那个时候,我们买下了那所小房子,爸爸开始领养老金。

  也在那个时候,我的第一篇小说被一家杂志接受了。收到支票的时候,我急忙跑到妈妈家里,把那张长长的绿色的纸条放在她的膝盖上。我对她说:“这是给你的,放在你的存折上。”她把支票在手里捏了一会,说:“好!”眼睛里透着骄傲的神色。

  我说:“明天,你一定得拿到银行里去。”

  “你和我一起去好吗,开色林?”

  “我用不着去,妈妈。你瞧,我已经签上字把它落到了你的户头上。只要交给银行营业员,他就存到你的账上了。”

  妈妈抬头看着我的时候,嘴上挂着一丝微笑。“哪里有什么存款,”她说,“我活了这一辈子,从来没有进过银行的大门。”

  教子金钥匙:

  作家丁玲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在生活最困难的日子,是母亲用智慧点燃了一家生活的信心与希望,她始终传递给孩子一种“无论怎样我们都能继续生存下去”的信念。

  这是一位智慧的母亲,因为,她懂得信念对于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不亚于水对于生命。也正是在这种顽强信念的驱动下,使一家人在积极的氛围中化解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迎来了美好的春天。

  十年失败成就一朝成功

  十年过去了,经过实验——失败——再试验……法拉第终于成功了。他在历史上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磁也可以生电,这就是著名的电磁感应原理。

  在伦敦的一家科学档案馆里,陈列着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写了10年的一本日记。这本日记非常奇特:

  第一页上写着:“对!必须转磁为电。”

  以后,每一天的日记除了写上日期之外,都是写着同样一个词:“No”(不)。从1822年直到1831年,整整10年,每篇日记都如此。

  只是在这本日记的最后一页,才改写上了一个新词:“Yes”(是的)。

  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金属线通电后可以使附近的磁针转动。这引起法拉第的深思:既然电流能产生磁,那么磁能否产生电流呢?法拉第决心研究磁能否生电的课题,并决心用实验来回答。

  10年过去了,经过实验——失败——再试验……法拉第终于成功了。他在历史上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磁也可以生电,这就是著名的电磁感应原理。这个著名的原理,导致了发电机的诞生。

  法拉第在这本写了长达10年的日记中,真实地记录了他不断失败和最后获得成功的过程。那一天一天所写的“No”,就是一次一次的失败;那最后一天所写的“Yes”,就是试验的最终成功。

  教子金钥匙:

  法拉第正确对待多次失败的10年日记,表面看起来似乎显得那样的单调和乏味,可是换个角度看失败,给人的启发又是那样的丰富和深刻。

  爱迪生说得好:“失败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一样对我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只有完全拒绝失败之时,才是彻底失败到来之日。

  教育孩子懂得这些道理,让他们明白,失败是人一生中不可避免的“必修课”,人们面对失败时的态度,才是决定我们未来能走多远的标尺。

章节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章节 X

第1章 让孩子播下好习惯的种子 第2章 学会做人让孩子受益一生 第3章 困境即是进步的阶梯 第4章 目标,孩子千金不换的梦想 vip 第5章 垒造自己的目标城堡 vip 第6章 逆境照亮孩子的人生 vip 第7章 孩子,你的选择你做主 vip 第8章 思考,孩子前进的助推器 vip 第9章 爱心无价 vip 第10章 自立让孩子永远坐在前排 vip 第11章 成长的代价 vip

相关推荐: